孙策为什么把孤儿托付给张昭而不是周瑜?

官渡之战,孙策准备秘密进攻北方的许都,把汉献帝的这张宝牌握在自己手里。可惜孙策外出打猎时被人偷袭,一箭射中了他的脸颊。这些攻击孙策的人是吴郡太守徐公的追随者,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报复,因为孙策在平定吴郡时杀了徐公..孙策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只好去死。当时他给孙权打电话说:“内政未定可以问张昭,外交未定可以问周瑜。”

看似张昭和周瑜都是孙策信任的大臣,但实际上这句话是在演义里,正史里并没有记载。在《三国志》中,孙策当时的托管与刘备对诸葛亮的托管非常相似,大致意思是如果孙权难以当大任,张取而代之。可以说,张昭不仅获得了孙策的信任,还被赋予了巨大的权力。说到这里,我们当然不明白。周瑜和孙策是妹夫,从小就很熟。更何况周瑜的能力并不比张强,至少两人之间没有差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孙策为什么只托孤给张昭和周瑜呢?

孙策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此时的孙权还年轻,江东内部政权极其复杂,各士绅之间的利益关系还没有理清。在这种情况下,孙策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威望镇压这群高官,但孙权没有任何军事功绩,也没能为吴栋开疆拓土。他能做些什么来抑制它呢?正因为如此,孙策必须在这些大臣中选择一个人来帮助自己的弟弟掌权,而这个人就是对自己一直忠心耿耿的张昭。

事实上,张昭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孙权的嘱托。在孙策大丧之时,宣布死讯,对孙权表示尊敬,同时安抚民众,让各路英雄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甚至用实际行动支持孙权。他亲自扶孙权上马,列队而出,制服众人。大臣们看到张昭已经向孙权投降。你有什么理由不投降?就这样,孙策和孙权的权力交接在张昭的促成下顺利完成。

之所以不提周瑜,正是因为周瑜与孙策关系密切。如果此时身居高位的周瑜再次成为可信任的官员,一方面,当时的大臣们不一定愿意看到周家做大;另一方面,周瑜后来带兵参加葬礼,也在孙权面前跪拜表明立场,也进一步巩固了孙权的权力。更何况此时孙权给了周瑜更大的权力和地位,可以进一步延续孙嘉和周嘉之间的香火,两家皆大欢喜。

笔者认为孙策生前就有这样的安排,既让孙权顺利地把权力接在自己手中,又防止了江东内部的纷争和混乱。不得不说,孙策确实下了一手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