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海战主力”崛起之路

驱逐舰:“海战主力”崛起之路

自驱逐舰诞生以来,各国海军从未停止对其进行研发和改进。驱逐舰作为一种多用途战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重要的海军舰艇之一。

现代驱逐舰装备有防空、反潜、反海等武器,不仅可以担负进攻突击任务,还可以担负作战编队的防空、反潜护航任务,以及巡逻、警戒、侦察、海上封锁和海上救援等任务。驱逐舰因其广泛的作战功能,一直受到各国海军的青睐。

从过去的“轻骑兵”到如今的“多面手”,从海战中的“首次亮相”到大洋激战中的“主责”,驱逐舰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未来又将如何继续“升级”?

战场硝烟中的“杀出重围”

19世纪后期,巨舰火炮成为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主旋律”——许多国家致力于打造以战列舰为主、巡洋舰为辅的舰队,希望以更大吨位的舰船、更厚的装甲和更强大的火炮称霸海洋。

1877年鱼雷武器被广泛使用,英国制造了第一艘鱼雷艇“闪电”,排水量约30吨。该型鱼雷艇具有体积小、速度快、转向灵活等特点,可近距离发射鱼雷,且不易沉没,极大地威胁着巨舰的生存。就连当时的“海上巨无霸”战舰也不得不敬而远之。各国争相复制,类似的船迅速普及。

1892年,英国亚罗公司与海军合作设计了一种新型反鱼雷舰艇——鱼雷驱逐舰,简称驱逐舰。这种舰可以装备很多小口径舰炮和鱼雷,不仅可以对付鱼雷艇,还可以像鱼雷艇一样攻击大型水面舰艇。

1893 10年6月,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哈沃克”号正式下水。该舰由现代英国海军之父费希尔设计,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驱逐舰。

“霍沃克”排水量200多吨,航速27节左右。虽然吨位和火力不如巡洋舰,但机动性足以用速度追上敌方鱼雷艇,用火炮轻松摧毁对方。而且该型驱逐舰同时装备火炮和鱼雷,可以代替鱼雷艇向敌方大型战舰发起鱼雷攻击完成任务。

随着驱逐舰的出现,鱼雷艇受到压制,成为海上“活靶子”,最终被“驱逐”出历史舞台。驱逐舰层出不穷,逐渐成为各国舰队的常备舰艇。

20世纪,驱逐舰吨位变大,装备重炮和大口径鱼雷发射管,以汽轮机为动力,速度大大提高。此时驱逐舰的排水量约为1000吨。虽然在海战中不能与万吨级战舰正面“硬碰硬”,但很多驱逐舰也能对抗少量的三四千吨级轻巡洋舰。此外,驱逐舰可以在两艘巨舰交战的间隙使用鱼雷突袭敌舰,也可以对敌舰构成威胁。

一战中,驱逐舰频繁出现在海战中,多次完成重要任务。赫尔戈兰湾战役中,英国出动30多艘驱逐舰攻击德军军港,击沉德军多艘驱逐舰。

日德兰海战后期,英德两军在浓雾中对峙。一支英国驱逐舰队用鱼雷击沉了14000吨的德国战列舰“波美拉”号。

后来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英美的驱逐舰在护航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展,驱逐舰逐渐趋向大型化,武器装备也越来越强。英国在发展了V级驱逐舰之后,又建造了W级驱逐舰。

美国参战后,巴斯钢铁厂和伯利恒造船厂联合建造了“维克斯”级驱逐舰和“克莱姆森”级驱逐舰。与诞生之初相比,驱逐舰的续航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已经具备了随主力舰队执行远洋作战任务的能力。

一战后,驱逐舰依然发展迅速。世界军事强国为了减少军备竞赛,只是通过签订条约来限制战列舰、重巡洋舰等主力舰艇。在这种背景下,驱逐舰自然成为各国秘密博弈的手段,吨位提升到1500吨以上,火炮和鱼雷发射管口径也有所提高。

顺势而为,成为“后起之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斗机的大规模列装,舰队的防空能力成为重要的战术要求。一个舰队必须配备数艘驱逐舰,才能构建完整的防空火力网。驱逐舰吨位进一步增加,雷达航电也在不断发展。

二战后,驱逐舰以其丰富多样的作战功能继续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它的首要任务不再是用鱼雷攻击敌方水面舰队,而是变成反潜战。20世纪50年代,美国建造了“谢尔曼”级驱逐舰和超大型“诺福克”级驱逐舰,引领了驱逐舰的技术潮流。防空专用火炮逐渐成为标配,舰上装备的鱼雷武器已应用于反潜战。

随着导弹时代的到来,驱逐舰的进攻性能进入了“快车道”。1955年,一艘名为“济慈”号的“龙骨”级驱逐舰在波士顿海军造船厂改装,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导弹驱逐舰。

在装备导弹,实现火力“扩张”后,驱逐舰甚至可以与战列舰、巡洋舰相抗衡。再加上驱逐舰体积小、速度快、机动性强,各国海军逐渐淘汰了造价高、目标巨大、容易被击中的战列舰和巡洋舰。驱逐舰最终从战场边缘走向舞台中央,逐渐演变成各国海军的主力舰艇。

70年代初,美国英格尔斯造船厂建造了“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掀起了模块化设计革命,开创了使用燃气轮机动力的先河。上世纪80年代,美军对该型战舰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满载排水量超过8000吨。

改进后的驱逐舰具有出色的反潜能力,配备海雀舰对空导弹、鱼叉反舰导弹和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此外,该舰还装备了电子战系统和各种综合指挥系统,兼具反潜、空对空和舰舰作战能力,具有强大的战略威慑和打击能力。

随着驱逐舰吨位越来越大,英国军工企业想方设法为其“瘦身”。20世纪70年代,英国维克斯公司、Cammer Laird公司和天鹅猎手公司联合研制了“谢菲尔德”级驱逐舰。这种驱逐舰排水量4000多吨,长1.25米,比同时期的美国“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轻很多。

“谢菲尔德”级导弹驱逐舰装备了先进的火控雷达、空对空雷达和搜索声纳,并配备了“山猫”直升机,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先进的驱逐舰。

但由于其体积小,装甲薄弱,严重制约了战舰的战斗力。

1982马岛战争,三艘“谢菲尔德”级驱逐舰参战,其中两艘被阿根廷导弹击沉。

惨痛的教训之下,“谢菲尔德”级驱逐舰只能进一步改进雷达,安装密集阵近火抗,吨位也增加了几百吨。

科技赋能助推战斗力升级。

到现在,驱逐舰已经演变成多用途的中大型战舰,成为大型水面战舰。世界军事强国在发展新一代驱逐舰的过程中,竞相应用新技术,推动驱逐舰向大型化、信息化、模块化、多用途方向转型升级——

第一,提高舰载系统的综合集成,向集成化、高效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海上作战任务的不断拓展,驱逐舰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密集的作战平台,拥有各种武器和传感器。

未来,驱逐舰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通过功能集成和结构优化,将其独立的舰载系统转变为互联互通的综合系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船舶的集成化程度,减少占用空间,方便船舶的布局设计,还可以提高船舶的运行效率,减少人员需求和相应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二是应用新的电力系统,形成经济、高效、稳定的电力模式。驱逐舰的动力系统关系到速度、续航力、机动性、隐蔽性等性能,相当于舰艇至关重要的“心脏”。

英美等国在论证新一代驱逐舰的动力系统时,综合考虑了布局、动力、效率和冗余,最终选择了综合动力系统。

该系统可以统一协调全船的电力需求,提高电力利用的效率和稳定性;可以省略传统动力模式中的传动轴、变速箱等设备,实现更灵活的布局;同时,主要噪声源减少,噪声信号减弱,舰艇隐身效果更好。该系统还可以提高电站的冗余度,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以应对后续舰载大功率雷达、电子设备和定向能武器带来的大规模电力消耗,更好地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供电需求,增强海军海上作战的灵活性。

第三,更新舰载机,装备无人机,提高驱逐舰作战半径。

在驱逐舰执行反潜作战任务时,舰载机是不可替代的海上机动作战力量。可以有效扩大反潜战中驱逐舰的活动范围,提供重要的空中支援能力。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搭载的SH-60B/F直升机计划被MH-60R反潜直升机取代。

MH-60R直升机采用了更先进的电子系统,新加入的逆合成孔径雷达可以提高探测精度和灵敏度,武器系统也得到了升级。

未来,驱逐舰配备无人机将成为大势所趋。配备无人机的驱逐舰可以提高任务海域的监视和侦察能力。如果将无人机与驱逐舰进行一体化,将填补水面作战能力的空白,使驱逐舰具备广域范围内的有效监控能力,实现全天候态势感知。这将更有利于海上行动的快速指挥和决策,更大发挥战术优势。

四是兼容多种新型武器,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俄罗斯加紧研发通用垂直发射系统,未来计划发射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巡航导弹、防空导弹等多型导弹,使新一代驱逐舰兼容多型武器系统,具备强大的海上综合作战能力。

美国海军也在升级垂直发射系统,包括导弹集成、软件升级、技术更新等。,目的是使更多的武器能够垂直发射。前不久有消息称,日本决定在2027年前对海上自卫队的8艘宙斯盾驱逐舰进行全部升级,并将战斧导弹整合到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中,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舰载垂直发射系统技术的发展,各国也把重点放在继续扩充驱逐舰的通用能力,尝试发射更多类型的导弹,希望提高驱逐舰的单舰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