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国企改革成绩如何?

2065438年10月25日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2017年中央企业实现收入和效益双快速增长,特别是效益增量增幅创5年来新高。这份成绩单振奋人心,来之不易!"

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总会计师申英近日表示。

正是因为一张央企的“成绩单”,她才能自信地说出这句话:

2017年,中央企业实现全年营业收入26.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3.3%,全年各季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7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42308亿元,首次突破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2%,经济效益增量和增速为五年来最好。

2017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4.5万亿元,净资产总额达到18.4万亿元,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有65家;

2017年,中央企业累计上缴税收2.2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41家中央企业上缴税收增速超过10%。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中国官方的“汗水”。2017年,国资委(SASAC)根据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开展了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在增收节支、布局结构、管理提升、加强党建、风险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主要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库洛科·申表示,SASAC和中央企业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特别是在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减少企业层级”、降低成本、推进重组整合、降杠杆减负债等方面。

2017央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全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煤炭过剩产能2703万吨,主动淘汰、停缓建煤电项目51个。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整合煤炭产能6543.8+亿吨。

此外,1200余户完成“解困”任务,约400户清场;中央企业重组整合调整为98家;近年来,企业户数减少了8390户,仅管理费用一项就节省了6543.8+035亿元。

实践证明,我国推进央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是正确的。Kuloko Shen表示,下一阶段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事实上,201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完善国有企业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加快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有声音指出,与20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本次经济会议并未提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熟悉国企改革的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实际上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

“不提混改,不是停下来或者慢下来,而是让混改更稳妥更好。这应该是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的要义之一。”许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央企和地方国企已经出台方案或仍将出台方案。接下来就是做好这些计划,总结经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企研究室主任向安波对记者表示,目前国企改革可能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传统国企转型;二是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

多位专家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是深化我国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从2016,我国开始实施第一批9家混改试点,到第二批10,第三批31。中国国企混改越来越强。

在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看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促进国有企业吸收民间资本,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竞争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向安波告诉记者,国企改革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出台国资监管权责清单,对国企实施精准分类监管,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这将成为国企改革的方向。

向安波认为,国企改革重要的是改善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国企有资源优势,但也有天然缺陷,需要转换管理机制。同时,改革要与保护产权、释放人的积极性同步进行。”

向安波说,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应适应中国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促进构建人与人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愿中国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