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题为《有趣的英语》的作文不是用英语写的,只是一个题目~要原创~在线等~谢谢~!
汉语和英语是我们每天使用的两种语言。不用说,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都来自中国。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英语现在变得越来越实用了。英国在政治上走下坡路了,大英帝国早就解体了,就连英国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奇怪的是,英语如此受欢迎,它将成为一种世界语言。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可见,政治是不断变化的,但文化,比如语言,是可以延续的。英国人常说,“我们宁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意思是一个民族的文学很重要。说这句话的时候,印度还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当时说这话的人,没有想到有一天香港不属于英国。然而,莎士比亚仍然是英国人。
英语在英国这么受欢迎吗?还是靠美国?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世界上有多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英国只有五六千万人口,大概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人口。恐怕美国说英语的人更多。美国有2.5亿人,加上英国约3亿人,再加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由于人口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不超过4亿。母语为汉语的人要多很多倍,不仅是中国大陆,台湾省、香港,甚至南洋的华语区,加起来也有12.3亿。现在大家都说世界已经全球化了,有人反对,但总之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如何进行国际交流?当然,这取决于中国人。因此,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学习英语对他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尽管这并不是不利的。我们非常认真地学习英语。现在内地也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但是学了英语之后,我们如何对待汉语呢?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同时,语言交流也更加复杂。不是货币兑换那么简单,只要列出今天人民币对美元或者港币的汇率就可以了。中国人的交流有很多阶段。
中英文刚接触的时候,没有现成的词可以用中文表达很多英文单词。民国初年,梁启超写了一篇关于“民主”的社论。他不知道用什么词,就干脆音译了“Demo Clasey”。所有受拉丁语影响的欧洲国家都有这个词:动词是inspire,意思是“给一件事注入活力”;名词是灵感,意思是“灵感”。但是梁仁公没有现成的翻译,所以他只能说“严寺里皮村”。这是汉语刚接触西方语言和英语时的一种过渡现象,这种现象直到今天还保留着一些痕迹。比如我们要“抵制”某个国家的商品,就有“抵制”的说法。这个“抵制”是从“抵制”音译过来的。除此之外,像“坦克”、“吉普”、“迷你”、“小姐”、“公交车”这些词都是音译词。胶片叫“胶片”,气体叫“气体”,发动机叫“发动机”。和”
秀”——我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秀”。我们的中文单词很有意思,比如“speech”,英文是give a。
Speech,动词speak或talk都是无表情的词,只是“说”。而中国人的“言”,说明你不仅要“言”,还要“行”,要有演员的一些技巧。这是“作秀”。在英国统治多年的影响下,英语在香港当然很受欢迎。香港人说粤语的时候会把英语放进去,所以香港的语言很复杂,很有趣。你去一家小商店买饮料。小店叫“士多”,就是店;。你去邮局买邮票。这些邮票叫做“喜蛋”,也就是邮票。在香港最有趣的一句话是,你在咖啡馆买草莓或者点草莓冰淇淋。是“快乐的蓓蕾”。是草莓。
这样,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很难保持原有的面貌,因为它们在与其他语言接触、摩擦、交流时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中国人,其实自古以来受外国的影响就比较少,但是已经改变了。大家想一想,一个现代中国的学者,他只懂一点英语吗?不完全是。我们每天写的数字“1,2,3,4”并不是中文,而是阿拉伯文字。我们学习的英语包含了许多已经被移植到英语中的拉丁词。最常见的是缩写等。,意思是“等,等”。我们看的是18和19世纪的英语,里面拉丁语比较多,因为英国人把拉丁语当成文言文了。再比如法语。我们去餐厅点餐,菜单菜单来自法语。许多法语单词,如
Fait Comppli(既成事实)和coup ' Etat(政变)大量进入英语。
好,你去美国旅行,飞机降落在西海岸。这个城市叫三。
弗朗西斯科,这个名字不是英语,而是西班牙语。旧金山的许多街道名称都是西班牙语的。然后你去洛杉矶,它的英文名是Los。
洛杉矶.Los,实际上是西班牙语中的大多数冠词,是阳性的;Angeles在西班牙语中是“天使”的意思。洛斯
洛杉矶是“天使之城”。你得学音乐,练钢琴。很多音乐术语都是意大利语:快板,快板;行板,行板;柔板,lento如果你去欧洲,有几个词在所有国家都一样,比如酒店,警察,厕所。它们总是非常相似的词,不需要翻译就能理解。因此,我们可能每天都会接触到外语。例如,如果你去超市买一件外国商品,它可能会有六种语言的解释,等等。只要眼睛亮一点,好奇心强一点,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那么我们中国人有没有受到外国的影响呢?当然有。蒙古人统治中原,满族入关,虽然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他们比较汉化,科举考试还是用中文。但是我们看电视的时候,这个是“贝勒”,那个是“格格”,还有“福晋”、“二娘”,好像有点满语。如果读西厢记,有点蒙。当张生看到美女崔莺莺时,他惊呆了。这出戏说了什么?“我见过成千上万的事,而且看起来如此可喜,实属难得。”我见过很多美女,但这样的美女还是不多见。但这个“无可辩驳”是蒙古语。梵语对汉语影响很大。佛教经典中有很多梵文。音译成中文后,也输入了中文。我们最常见的词,比如“菩萨”、“罗汉”、“佛图”、“涅槃”、“和尚”,都是梵文的音译,都是外来词。但是连梵语都没有进入我们的教育体系。不像英语,它已经进入教育体系,成为考试科目。这影响很大,所以汉语越来越受英语的影响,以至于中国很多人说话、思考、写文章,更不像汉语,而更像英语。
英语现在看起来是世界语言,但和汉语相比只能说是很年轻的语言,很不纯粹。汉语几千年来一直相当纯正,因为相对于周边文化,我们的文化还是强势文化。当我们遇到另一种强势文化——印度文化的时候,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我们当时的文化体系是很强大的,影响并不是太大。英语本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如果你看英语词典,单词后面往往会有一个方框,解释单词的来源。这门学科叫词源学。如果你看这一部分,你会发现伟大而有趣的发现,因为一部英语词典恐怕有一半不是原版英语,而是外来的、继承的。
英语可以分为几个时期:从5世纪到1100年,这是古英语时期;1100到1500这400年是中古英语。
英语;我们学的英语叫摩登。
英语其实就是1500以来的500年。真正说古英语的人不在伦敦,而在今天的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因为他们在外族的压力下搬到了边境地区。现代的
我们不能读英语前200年的英语,比如莎士比亚的英语。我们只能通过翻译和注释来理解它。
法国北部有两个大半岛:大的叫不列颠半岛;;更小,像一个手指指向英国的名字是诺曼底。公元1066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诺曼底威廉公爵(威廉公爵)
关于
诺曼底),率军进攻今天的英国,进入伦敦,成为英国国王。这一年是中国的北宋,苏东坡30岁。(笑声)几百年来,法国人坐在英国的宝座上。这种政治征服带来了语言的变化,从此法语大量进入英语。你对一个女孩说,“怎么做?
你真漂亮!意思是“你真美”。如果你说,“你真美
是!你真漂亮。“美”比“美”高级一点。beautiful来自法语,pretty来自当地英语。英语中的单音节词往往是地道的英语,而不是老词。
英语.杰出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他的演讲中选择了单音节词。丘吉尔阅读古典文学。他说英语有800个单音节单词,奇数。
音节,只要运用得当,语调铿锵,表情饱满,就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演说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的轰炸机轰炸了伦敦,导致了一场危机。丘吉尔召开内阁会议,研究如何让民众在敌机来袭时尽快熄灯,也就是“灯火管制”。内阁大臣都是牛津剑桥毕业的,读过古汉语,也就是拉丁语。他们想出的都是有很多音节的单词,一些部长建议使用。
消除
照明.哇,这很有学问啊!丘吉尔说:这样不行!你还没说完,炸弹就落在你头上了!(笑声)太长了。不要使用有拉丁词根的单词。使用我们当地的英语。他说,用缺乏
出去,天黑了就完了。(笑声)
1066之后,英语受到法语的影响很大,包括很多也是通过法语进入英语的拉丁词。比如牛是牛,羊是羊,猪是。
猪,但“牛肉”不能叫牛。
肉.煮熟后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名字,牛羊肉猪肉。中文很简单,“牛肉”、“羊肉”、“猪肉”,后面是“肉”。为什么英语如此不知疲倦?那是因为被征服的英格兰的牛仔们在田野里看牛羊的时候说的是当地英语。“哦,
这是一头牛。那是一只绵羊。"但是当肉做好并端给法国主人时,它会是法语的. "牛肉是
送达。“所以实际上英语中有几组单词。在一本大字典中,有如此多的拉丁语词根或单词来自法语。单词越长,看起来就越有学问,而且越是来自拉丁语。Kith是英文的。
和
Kin,意为“五亲六亲”,是当地英语。但是还有一个词,血缘,也是“血缘关系”这个词是五个音节,一看就知道有很多学问。果然来源于拉丁语,con是一样的,sanguis是血缘,nity是名词的后缀。
让我们来看看英语周的由来。不用说,星期六、星期天和星期一在许多国家都是一样的。但是周二到周五的英语好像是“某人的一天”。就像说“汤姆”
日”、“玛利亚日”,星期二是Tue的日子,Tue是北欧神话中的战神。周三和Wednes是北欧神话中最大的神,相当于南欧的神。
木星.星期四的拼写原本是T-H-O-R,他是北欧神话中的雷神,所以应该是星期四打雷。星期五怎么样?星期五纪念弗里加,她是伟大的妻子。可见英语周是来自北欧的。月份呢?都来自南欧。一月一月来自罗马神话中的门神。我们进一个房间,先到了门口,所以进一年,先到了。
1月20日.四月四月是希腊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名字,相当于罗马爱神维纳斯,所以“四月是”。
爱》、《献给女神》
爱.朱恩朱恩是以一位伟大的神朱庇特的妻子命名的。她的丈夫很严肃,她经常发脾气,所以她的名字叫朱诺。
英语中有一些汉字。两个最受欢迎的汉字,不仅在西方,在非西方语言中,都必须使用我们的汉语发音。茶是中国的特产,英语Tea来源于“茶”,但不是普通话发音,而是闽南话。“茶”在厦门的发音是“的”,“喝茶”叫“里木的”。中国的这种“茶”很可能是通过水路运到西方的。当然,英国人的发音不同,“德”字变成了茶,匈牙利人也叫茶。但是还有很多国家叫te,不管是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还是西班牙语,都是闽南的读音。然而,如果你去一个斯拉夫国家,斯拉夫语中的“茶”就像英语中的C-A-J,其中J是I的简短发音,发音是chai。东欧许多国家称“茶”为柴。有人说,走海路叫“得”,走陆路叫“茶”。另一个词是“屌丝”。Silk来源于英语中的“silk”,拉丁语中称为seda。然后就是不同国家略有变化,大概是围绕着“silk”的拼写。此外,一些汉语被引入英语,如苦力、功夫、普通话普通话和人力车。有一句话不用传,但已经传了。它叫麻将。中国人的一个动作也进入了英语,那就是磕头。诸如此类。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英国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文化,是由许多外来因素组成的。
接下来,我想谈谈英语和汉语的区别。我在美国教过中国文学,有些美国孩子中文真的不好,只能用英文翻译器来读中国文字。有一天,我教了一首诗,贾岛的《一个缺席的音符》。每个人都会背。我翻译成英文,一看就懂。然后直译,所谓直译
翻译,希望美国孩子知道中国诗歌的原始风格是什么,语序是怎么来的。例如,“当我问你的学生时,在一棵松树下”字面翻译为“松树下问”
男孩.结果美国孩子一下子就糊涂了。奇怪!”当我在松树下询问你的学生时,是谁在问?没有主题。”“我的老师,”他回答,“去采药了”,“你是谁?谁在回答?”而是朝着山的哪个角落”,谁在山里透过这些云朵,我如何分辨?“,更不知道是谁。没有主题。你们中国人怎么知道这句话讲的是张三,那句话讲的是李四?我告诉过你,我们的大脑比你的好,比你的好一点点。(笑)其实这就是汉语语法的关系。我们只是看上下文,往往感觉不到主体的必要性。当我们问候我们的朋友时,我们说,“你吃饭了吗?”我们不说,“你吃过了吗?”不要说,“你吃了米饭吗?“(笑声)英国人和美国人看了,觉得句子没脑子。可见,英语语法中重要的单词并不是必须的,甚至更好。这是中文和英文的一大区别。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李白的《静夜思》,如果用英文说就是“床前明月之光,我疑是地上霜;我仰望明月,我低头思念故乡。”自然不如原诗。“学生必须爱国”是一句很好的中国句子。但是英语不能说是“学生”
必须热爱国家。“这不是地道的英语。人们常说“学生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
国家。“看,凭空多了两个东西!一种是不定冠词,不定冠词;一个是个人的。
代词,所有格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的学生是爱国的,“三”的学生是爱国的,“五百”的学生是爱国的,那我就不用说多数和少数了。爱国,当然就是爱你的国家。你不会喜欢去日本(笑)或者去印度。你不必害怕地说“我的”国家或“他的”国家。中文似乎更潇洒一点,英文似乎更严肃一点,但有时又显得啰嗦。比如中文说“他比同学高”,这是真的。英语不能说“他”
比他班上的学生高。“这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他比任何人都高”
他班上的学生。“多准确啊!但是也很烦人。
再比如,英语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连词,就是and。说英语的丈夫和妻子,父亲和儿子,母亲和。
女儿,老师和
学生,中文是“夫妻”“父子”“母女”“师生恋”,完全不需要这个连词。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醋茶。”但是英语必须说,“那里。
一年有四个季节。它们是春天、夏天、秋天和
冬天。“看来他们特别害怕这些文字失去联系。我们会很潇洒,互相说说就完事了。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英语中的很多意思都可以用make来表达,比如制定政策,赚钱,make。
火(火),也可以做爱。“你可以做得差不多了
任何事。“不是所有东西都能用中文制造,但我们受到了英文的影响,接受了这种说法。比如“这件事学校还没做出决定吗?”我们原本说,“学校决定这件事了吗?“一个动词就够了,不需要‘做决定’。现在动词“决定”虚伪了,成了抽象名词。”兄弟俩吵了一夜,最后哥哥做出了让步。“原来我们说的是‘哥终于让步了’,这是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动词。现在这些动词都靠边站了,要“造”一个无表情的动词后面跟着一个抽象名词。“贡献”和“做出牺牲”的意思是不“贡献”也不“牺牲”。这是因为汉语在英语的影响下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到了我们想都没想过的程度。
英国人喜欢用。
表达“他们(之一...)".《老残游记》之前中文没毛病,现在很流行。如果你带一个同学回家,把他介绍给他妈妈,说:“这是小张,我的一个好朋友。”然后你妈心想:“哇,你有几个好朋友啊?”或者在报纸上介绍一个画家,发表一幅《河上的秋天》,据说是李可染的名画之一。李可染的画很多,不必说“一”。这个“一”就是西方人的思维。事到临头,要用同类照顾。如果你说“是中国最著名的美女之一”,这似乎很准确,但你没有告诉我你在中国有多少个美女,七分之一还是十分之一,这仍然是模糊的。所以英语看起来很客观很准确,其实不一定。“迈克尔
杰克逊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手之一。“这似乎很准确,但实际上最有名。
歌手已经达到了顶峰,但是有一个
of又把他放下了。它掉在哪里了?我不知道。英语比汉语准确吗?不一定!你说李白是中国非常著名的诗人,更不用说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了。因为“最大”很容易定位,也就是已经到了顶点,“一”又把他降了下来。它去哪里了?你没说五个或八个。我不知道。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地道的英语,同时不要忘记汉语。
汉语是比英语更古老的语言。我刚才分析过,1066年法国人进攻英国的时候,英语还在变化,还没有成型。公元初,也就是耶稣的时代,世界上还没有英语这种东西。当然,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英语。实际一点,可以和外国人打交道,也可以超越。我们可以学习英国文学。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汉语,它是一种非常美丽和伟大的语言。看看我们的成语就知道了,成语是中国语言美学的结晶。随意举个例子,比如“千军万马”
这四个字的成语,比如“千山万水”、“千代千秋”、“千方百计”,都是很有章法的,很平均的。“千山万水”就是山多水多。不要越过一座山,遇到十条河?任何人想说“千山万水”都没有错。过了一条河,会看到十座山,无非就是山川很多,路很长。但《千山万水》不符合审美,平淡平淡,不好听。
“千军万马”也是如此。一个士兵必须骑十匹马吗?但是,我们很容易用“千军万马”来表达军队的数量,因为它很好听,好听容易记,容易读,听起来顺耳就会流传下来。这就是中国语言的美学。没有人会说:“他想尽一切办法伤害我。”。
再比如“美景”。当然,水很美。山为什么要“亮”?山不是太阳。如果说“山美水亮”,“水亮”很平常,水亮了,“山美”也可以。但一定要说“山清水秀”,符合中国的对仗、水平、响亮。他还说“男生女生”,这不是大学问的成语。“男生”平庸,“女生”无趣。但女性一直与红色联系在一起,比如“红袖添香”、“穿红衣服”,女性很少搭配绿色。但是当我们说“男孩女孩”的时候,那只是普通的。但偶尔也有一点例外。成语里有一句话,我觉得完全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这个四字成语就是“乱七八糟”。你想,按照层次和水平对抗,我们本该说“乱七八糟”,但我们偏偏要说“乱七八糟”。这真是乱七八糟!(笑声)我的漫谈就到此结束。接下来我要背一些诗,一些自己写的诗,还有一些英文诗。我认为诗歌应该大声朗读。所谓的“背诵”往往是错误的。不一定要大声,也不一定要低声,要看诗的具体内容。我们古代的读书人读书很长,口音特别重。这种吟诵的方法不同于西方诗人读英诗、法诗的方法。(一首简短的诗)(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