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缺乏远见。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缺乏远见。

中日甲午战争是19年底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照中国的历法,1894,战争爆发的时间是甲午战争,所以称为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而大白于天下的帝国,政治腐败,百姓生活贫困,官场各派勾心斗角,国防军事强大,纪律松弛。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在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缺乏远见。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资本输出意义重大,引起了更加激烈的殖民地争夺。

列宁分析说:帝国主义列强“除了周期性地重新划分已分裂的世界之外,对于半独立国家的争夺也必然会变得特别紧张。”

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地大物博,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未停止过。但在1884的中法战争之后,因为列强之间的忙碌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清政府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当人们为西方列强的“友好”而欢欣鼓舞时,东方的一个邻国却虎视眈眈。

日本65438+1960年代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封建武士道精神相结合,产生军国主义,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侵略并打败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

1855年,日本维新派政治家吉田松坂主张:“军舰大炮一旦稍加充实,就容易发展虾米洋人...告诉琉球,让它成为朝圣地;指责朝鲜,让其进贡;割满华南之地,取台湾省、吕宋诸岛,占全中国,来印度。”

吉田的思想对后来成为日本政治家的伊藤博文(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弟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

明治维新之初,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1887年,日本总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军征服总计划》,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准备。

打击方向为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省、舟山群岛。

7年后,日本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了侵略战争,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日本几十年来一贯执行上述国策,做好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前后实施了八次“扩军备案”。

甲午战争前的几年,年均军费高达365438+总收入的0%。

1887年,皇帝下令从皇家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贴。在皇帝的感召下,全国各地的富人纷纷捐钱,一年超过654.38+0万元。

不仅增加了军费,还极大地鼓舞了民心。日本在扩充军队的同时,向中国和朝鲜派遣了大量间谍。甲午战争前,它绘制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在内的每一座山丘和道路的详细地图。

当时清朝的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桢、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到了“日本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治家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小国”、“对日本人不感兴趣”的阶段。

在日本全力扩军、战争危险临近的关键时刻,清朝放松国防建设,以财政短缺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停止购买军舰,从1891停止拨付海军装备弹药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