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有什么作用?

经常针灸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调节阴阳失衡,但是针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有正确的针灸才能保证我们的健康。那么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是什么呢?

1,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

属于阴虚阳亢证。根据“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宜滋阴潜阳,取肾经阴虚之腧穴太溪穴,针刺补之法;取足厥阴肝经穴位间连线,针刺泻下。

2.脾阳虚引起的慢性腹泻。

属于阳虚阴盛,宜温阳散寒,取太阴脾经穴位阴陵泉等穴位,以针灸为辅。因为阴和杨灿是相互转化和影响的,所以在治疗阴时要考虑阳,在治疗阳时也要考虑阴。调和阴阳时,常采用“以阴引阳,以阳引阴”的方法,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木穴、备俞穴调理脏腑阴阳。

3、强身祛邪

疾病的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是由正气和邪气的强弱决定的。邪胜正,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良性转归不可或缺的。针灸治疗在于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4、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分布于全身,纵横相连,出入交叉,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的血液循环通道,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经络不通,脏腑四肢失温失养,气血不通,则疾病众多,或滞或瘀,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气血失调,或阴阳失调。

针灸可以利用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能来治疗疾病。根据经络与脏腑的生理病理关系和相互影响机制,在经络的分布路线和接触范围内选择一些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使经络畅通,运行适度,气血调和,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