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广场舞真的对身体好吗?动作需要规范吗?
广场舞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说,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跳舞。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有的人为了跳广场舞早起,不吃早饭。结果他们因为空腹跳广场舞出现低血糖甚至晕厥。有些人经常在深夜跳舞。长此以往,不仅会打扰邻居休息,还会导致一些慢性病。
所以,你想跳广场舞就跳不了。建议你饭后运动1小时,一次不要超过1小时。
生活中,很多老人喜欢清晨空腹去公园跳舞。专家指出,空腹跳舞容易发生运动性低血糖,而饱餐后立即跳舞会影响消化功能,诱发胃肠疾病。老年人可以在饭后1小时跳舞,跳舞前热身5~10分钟,如慢跑、快走、压腿等。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要突然加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跳舞时,最好穿一双具有缓冲、支撑和保护脚踝功能的鞋子,如运动鞋、软底皮鞋等。尽量选择空气流通好,人少,地面防滑的地方。雾天、刮风天、雨天都可以在室内跳舞。
跳完之后,回到家可以做一些拉伸运动,通过洗澡按摩来缓解疲劳。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患者跳舞前应咨询医生。感冒发烧或酒后不宜跳舞。
广场舞融合了肢体运动、肢体的平衡协调、音乐体验、社会交往等因素,可以激发情绪,促进社会交往,让患者接触到听觉刺激和音乐。不受场地、设备限制,更简单、更安全、更有趣。老年人很容易将舞蹈融入日常生活。可以看出,在上述文章提到的9个可控危险因素中,广场舞可以改善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和社会交往。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关注了舞蹈干预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Staff的研究[2]对希腊30名老年MCI患者(≥60岁)进行了舞蹈干预。与未接受任何干预措施的30个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接受为期24周、每周2次、每次60分钟的舞蹈训练后,认知功能和生理状态均有所改善。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学院的研究[3]研究了北京两个社区的35例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对照组和干预组均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组增加定期广场舞训练,每次至少60mim,每周至少3次,共***3个月。结果表明,广场舞能改善老年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和执行功能,并可能延缓MCI向痴呆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