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舞蹈的主要形式
中国民间舞蹈的主要形式是秧歌、腰鼓和舞狮。
1,秧歌:
秧歌是中国汉族(主要在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和风格。在民间,秧歌有两种称谓:踩高跷的叫“高跷秧歌”,不踩高跷的叫“土秧歌”。现代所谓的“秧歌”,多指“地方秧歌”。
在重大节日,如新年,城市和农村都组织了团队,互相问候,互相祝福,互相娱乐。此外,不同的村邻还会扭着秧歌互相串门,互相比试歌舞。秧歌是中国农村流行的汉族民间舞蹈。
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人们跳秧歌时,所穿的衣服色彩对比强烈,有红、蓝、黄、绿。大家在锣鼓声的伴奏下载歌载舞,表达自己的欢乐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腰部鼓励:
腰鼓舞,又称“打腰鼓”,是民间舞蹈的形式之一。解放前流行于陕北的民间舞蹈,多在过年时表演,有时也插入秧歌队,与秧歌队共舞。
解放后几乎遍布全国,50年代初流行于全省各地。那是集体舞。表演者有十几个或几十个腰鼓手,男女各半,几个人配双钹和小鼓军号。
3.舞狮:
在春节来临之际,在雷鸣般的鞭炮声中“舞狮”逐渐成为人们避邪避灾、招财进宝的不可或缺的形式。
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石闻”,打球踩个踏板,像猫一样亲近别人,与矫健、迅捷、急切,以杂技表演为主的“武师”,基本成了南北两种不同形式的“舞狮”。
除了上述表演形式,还有一种流传至今的陕西省城固县特有的“舞狮”:“笑和尚,玩狮子”。这场笑和尚和被玉帝放逐人间的狮子之间的戏剧性表演,在过去已经达到108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