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真的能区分贫富吗?

“燕子不进寒门”是一句老话的前半句,完整的说法是“燕子知寒门,狗知新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古语或谚语,这些古语或谚语大多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获得的,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这句古语也是如此。

先说说“一条狗认识自己的新老公”背后的真相。狗是所有家畜中智商最高的,它的大脑化指数(EQ)也是最高的,略高于猫(1.2:1.0)。较高的智商使狗能够学习和观察文字,观察颜色,狗是人类最早驯化成功的动物。

燕子是我们最常见的鸟类之一。他们曾经有很多麻雀。他们喜欢在村庄周围活动,把人们的家当成自己的家。

然而,燕子指的是多种鸟类,包括70多种不同的燕科和雨燕科鸟类。在这些燕子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家燕、金腰燕、雨燕、岩燕等。其中,家燕和金腰燕是最常见的两种。家燕的羽毛呈蓝黑色金属光泽,额头和脖子上的羽毛为栗色,而金腰燕的羽毛为栗色。

虽然现在很多燕子和人类比邻而居,但其实在原始阶段,燕子和人是互不打扰的。直到人们住进山洞,燕子才开始尝试与人交往。根据目前的考古,燕子与人类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大约20万年前(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了燕子生存的痕迹)。

因为燕子和人一样,白天活动,晚上休息,而且燕子也有把自己和雏鸟的粪便扔出去的习惯,所以原始人对燕子在自己的“家”安家落户并不反感。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开始耕种农业,住所也从窑洞变成了自建房。这时候燕子还是跟着人类。这时,人们发现燕子不仅不打扰自己,白天还能看到它们在农田里忙碌,因为燕子主要是以昆虫为食的鸟类,尤其是农田里的害虫是它们的最爱,这让人们对燕子的好感瞬间倍增。

在古代,人们把燕子视为一种吉祥如意的鸟。那句“旧社会国王谢堂飞入寻常百姓家”足以说明燕子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人们认为燕子只会在富有的家庭筑巢。一旦燕子离开,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在衰落。一旦燕子来筑巢,就意味着这个家庭会兴旺发达。

燕子虽然与人比邻而居,但并不是驯养动物,仍然属于一种野生鸟类。它们除了借人家的一个角落自己生活繁衍,也就是说人家不会给燕子提供任何食物,所以其实人家穷对燕子的影响很小。

而且,在农村长大的朋友都知道,燕子不只是定居在有钱人家,“寻常百姓家”也是他们的选择。比如我小时候家里穷,但一窝燕子从我出生那年起就在我家客厅中间的光线上方筑巢,直到老家装修完毕才离开。

显然,燕子分不清穷人和富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燕子真的不会在很穷的家庭筑巢,选择的筑巢家庭一般都相对可以接受。这不是因为他们知道人的穷和富,而是因为人的穷和富决定了家居符号不符合他们的嵌套标准。

燕子分不清贫富,但它们对筑巢地点的选择和性格决定了它们很少定居在穷人家。只是过去的人不了解燕子的习性,所以才有了“一无所知”的说法。

当然,燕子作为一种杀虫鸟,是一种益鸟,是我们的好帮手,人们对燕子的喜爱也从侧面保护了它们。然而如今,在农药和污染的当下,燕子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