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烈武皇后简介及详细资料

阿巴海出生于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都城乌拉布。她是乌拉布主人曼泰的女儿,布占泰的侄女。

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部、乌拉部等九部联合攻州,结果努尔哈赤大败,九部都被大大削弱。布展台被俘,三年后获释。

1596年,曼太意外身亡。年仅7岁的阿巴海失去了父亲,被新部长和她的叔叔布展泰收养。1601年,努尔哈赤不费吹灰之力灭了哈达布。为了让乌拉布不被建州女真所灭,在布展台的同父异母姐姐苏奈此前嫁给努尔哈赤的同父异母哥哥舒尔哈齐后,年仅12岁的阿巴海被布展台决定,娶了比自己大36544岁的阿巴海。

都说年轻的阿巴海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还挺有机的,所以对于当时四十多岁的努尔哈赤来说,阿巴海至少是讨喜的。两年后,13岁的阿巴海被努尔哈赤记载为大福晋。作为一个既无资历又无子女的姑娘,这份荣誉更多的是出于对她的宠爱,而不是努尔哈赤对与乌拉部关系的考虑。

万历三十三年(1605)七月十五日,阿巴海为努尔哈赤生下第十二子阿济格,万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阿巴海生下第十四子多尔衮,万历四十二年(12)。到了这个阶段,布展台终于和叶赫、努尔哈赤反目成仇,一箭射死了自己怀孕的儿媳(爱新觉罗·穆库什,和硕公主),于是努尔哈赤灭了乌拉部,阿巴海却放过了成为虚名的机会,她的精明让她稳坐大富宝座。因为直接的因素,努尔哈赤在八旗军中给了他们三面旗。

后金有过继婚的习俗,于是努尔哈赤考虑由贝勒次子戴善娶阿巴海的计划。戴珊也知道父亲的想法,阿巴海也希望努尔哈赤死后能在后金政权找到靠山。然后随着努尔哈赤的小福金德因泽的举报,在天命五年中引发了大公主事件:

努尔哈赤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没有追究。阿巴海与戴珊相好,无非是想凭借大哥在家族中的政治地位,为自己的三个小儿子铺路。同时,她还留下了大夫金给戴珊和四贝勒皇太极送粮食的报告。皇太极深以为然,收而不吃,戴珊收而吃;

小福晋德银泽还报告说,大福晋经常深夜出宫到戴珊家;还报道说,聚会的时候,大福晋盛装打扮,对戴珊抛媚眼。

努尔哈赤派人调查此案,阿巴海却因家丑不可外扬,被以私藏金银的罪名“抛弃”。有人认为,德银泽的声讨是皇太极为了排挤岱山,打击乌拉那拉而授意的。

总之阿巴海和儿子住了一年多,住小木屋,自己做饭。

关于金银的占有,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打下经济基础,她把娘家的白银、绸缎、珠宝、古玩分别偷偷藏在大儿子阿齐格和乌拉城。努尔哈赤先是派额尔德尼等四位大臣抄了阿齐格的家,然后又去乌拉城抄了她母亲的家,索回了所有隐藏的财产。为了惩罚阿巴海,努尔哈赤立下三条规矩:一是不准与任何人交往,二是不准听信谣言,三是与她分开。

阿巴海失宠,举报有功的舒菲·德·因泽和阿济根地位迅速上升。但阿巴海毕竟是阿巴海,史书记载她“嫉妒有机变”也不是空穴来风。努尔哈赤占领辽阳后,她立即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召回已经离婚一年的阿巴海,重新立她为大夫金。于是,努尔哈赤仍然记得她,他需要她来帮助他的事业。

阿巴海复原后,历史上关于福晋活动的笔墨开始出现。努尔哈赤的女人逐渐从闺阁走向政治殿堂,从北京走向野外。他们不再是皇帝的附庸,开始有组织地从事一些政务,比如参加东京的奠基仪式,到广宁前线吊唁,随可汗出行耕田,这些都与第一公主阿巴海的角色息息相关。

后金十一年(1626),68岁的努尔哈赤率13万大军攻打明朝袁崇焕重兵把守的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市)。他受了重伤,惨败而归。伤势稍好后,率领大军出征蒙古,半个月后回到李。不久,他因病住进清河温泉疗养。努尔哈赤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下令派人邀请大福晋阿巴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在浑河会合。几天后,努尔哈赤因毒疮突然发作,救治无效而死。

但接下来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局势,就不是阿巴海这种弱女子能控制的了。努尔哈赤尸骨未寒之时,年仅35岁的皇太极抓住时机,趁乱带领几名大贝勒闯入阿巴海的后宫,传达所谓的“皇帝遗言”,奉先帝之命逼迫阿巴海下葬。皇太极心知肚明,把阿巴海处死,既能牵制戴珊,又能控制她的三个儿子。阿巴海决心不从,但又怎么能抵挡住试图继承王位的野心呢?

阿巴海当时37岁,正值壮年。她的三个儿子:阿齐格22岁,多尔衮才15岁,多多13岁。出于对世界的留恋和对爱子的牵挂,阿巴海百般犹豫,希望事情有转机。但国王们不为所动,阿巴海在被迫无所作为时上吊自杀。《武帝太祖实录》详细描述了阿巴海被逼死的情形:

“饶凤子之后,嫉妒心重,每次都和皇帝闹得不愉快,虽然有机可乘,但最后还是被皇帝的智慧所制。怕留守会导致国家大乱,临终遗言要对君王说:“我死,我就殉道。”国王们在说出皇帝的遗言后,支支吾吾。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违命,不可得。"之后,我取了礼仪服,用珠宝装饰,感叹诸王曰:"我自十二岁起,已提前为帝,二十六年衣食丰足。我舍不得离开,就跟着地下了。我的两个儿子多尔衮和多多,应该是被恩宠养大的。国王们哭着互相说:“二弟,如果我们没有仁慈,我们会忘记我们的父亲。你怎么能忘恩负义呢!"于是,他在辛亥十二日自杀,活了37岁,与皇帝同龄。"

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二日阿巴海自杀。

皇太极称帝后,崇德元年(1636),追授生母孟古为“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孟古是努尔哈赤的长公主和皇太极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阿巴海也是努尔哈赤的长公主。她和萌姑姐姐地位相当,但没有被追为皇后,也没有设置神牌。显然,她被故意贬低了。

1650年8月,执政的多尔衮为其生母阿巴海授予“孝、孝、礼、仁、赞田丽吴声皇后”称号,并将牌位置于太庙,算是为冤死的母亲报仇。然而仅仅过了四个月,多尔衮病逝,顺治皇帝废除了阿巴海的称号,其圣牌也退出了太庙。此后,历史学家不再提及阿巴海。

人物评价《太祖高祖实录》:饶凤子然而嫉妒心重,每次都惹皇帝不高兴,虽然有机可乘,但最后还是被皇帝的智慧所制。

家庭成员的父亲:曼泰(Wulabubaylor)

丈夫:清太祖努尔哈赤

长子:阿齐格(英国亲王清太祖的第十二子)

次子:多尔衮(清太祖第十四子瑞亲王,曾被封为“清成宗”)

第三子:多多(清太祖第十五子,太子于)

大叔:卜占台

堂妹:清太宗的继妃

《史记·清朝后妃传》记载:

大公主,娜拉的,乌拉贝尔曼泰的女儿。辛丑,12岁,回到毛身边。孝皇后崩了,成了大公主。天命十一年七月,太祖生病,在汤泉沐浴。八月,病情渐重,我乘船从太子河归来,唤大公主出来相会,入浑河。耿旭,周记集宝,当朝。辛亥,大公主殉难,三十七。烈士是妾。妃子三:阿齐格、多尔衮、多多。顺治初,多尔衮为摄政王。整整七年,他都去祠堂瞻仰孝顺、奉献、仁爱,赞美吴声王母娘娘。八年,多尔衮得罪,停手出寺。

《杏园庆忌》记载:

满泰贝勒之女菲达,生于庚寅年,辛丑年归,癸卯年成菲达。天命十一年,丙寅死于八月十一日,第十二天,她三十七岁。顺治七年八月,追孝烈武皇后,升任太庙。第八年二月,她被授予摄政王的称号。

坊间典故:阿巴海公主是被皇太极杀死的吗?

要求长公主阿巴海殉国真的是努尔哈赤的授意吗?

如果不是,为什么阿巴海的三个儿子没有站出来保护他们的母亲?

如果是这样,三个儿子还没站稳脚跟就杀了母亲。毛怎么会对阿巴海有这么大的仇恨?

“小阿姨”和“大儿子”之间的致命丑闻

据文献记载,努尔哈赤一生有十七位妻子。虽然略逊于中国古代后宫三千美人的情况,但也可称为一群妻妾。

对于一个普通男人来说,妻妾成群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是很多妻子难免会互相嫉妒,这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就算是可汗之王努尔哈赤,也必然会后院起火。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努尔哈赤的两个妃子举报阿巴海与大贝勒戴珊来往密切,关系暧昧。大富金曾以金珠锦饰,备好山珍海味,深夜出宫,与戴珊在大贝勒府相会。

努尔哈赤听了两位普通公主的话后,又惊又疑。但由于此事牵涉到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自己的大富金,一个是自己被刻意认定为可汗继承人的儿子,努尔哈赤思虑再三,不想暴露自己家族的家丑,于是亲自向大家说明:“我曾经说过,我死后,要等小儿子和大富。有了这个说法,大福晋爱上了大贝勒”,从而平息了谜团。

努尔哈赤作为后金汗国的最高统治者,曾亲自过问此事。晋朝末年的大臣不敢有任何异议或质疑,事情就该告一段落了。但由于此事涉及到可汗继承人贝勒戴珊,也就是说,由于此事与未来的可汗传承建立了微妙的关系,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努尔哈赤的想象。

这是一个非常恶毒的伎俩,因为这个谣言是无法澄清的。你越是试图为它辩护,你就越有可能被怀疑是真实的。阿巴海和戴珊真的很体会那种尴尬和无力感。“三人成虎,众志成城。”努尔哈赤没有掌握到大富与戴珊有染的确凿证据,却又管不住身边的人一次次煽风点火。考虑到家族名誉的维护,他不得不放弃大福,理由是发现了藏在阿齐格家的绸缎。

这种怀疑扎在毛的心里是一根刺。

努尔哈赤一怒之下抛弃了菲达,后来因为菲达给自己生了三个儿子,恢复了大福晋的身份。

然而,喜欢归喜欢,阿巴海与贝勒的私情一直是根刺,一不小心就会刺痛努尔哈赤多疑的心。

那么,阿巴海为什么对戴珊情有独钟呢?还有一个原因,始于清初皇室的“纳婚”习俗。

清初皇室的“婚俗”有点乱。

满洲作为关外少数民族之一,继承了接受婚姻的传统习俗。“嫁人不选种族,父死子妻母。”即父亲去世后,儿子可以娶继母为妻;哥哥死了,哥哥可以娶我嫂子为妻。

所以努尔哈赤说,死后要把大公主和小儿子托付给岱山。这种委托其实就是婚姻。但努尔哈赤死前,阿巴海频频向大贝勒戴珊示好,向他暗送秋波,实在太过分了。

在满族和蒙古族,已婚妇女改嫁他人的情况并不少见。

努尔哈赤的后妃中,最能体现女真婚俗的是继位公主夫差·周黛。据《清皇室四大经·皇后篇二》记载,“傅察本名周岱,初生莽赛都诸王之女,生昂阿拉,归太祖”,《清史稿》,卷214,为“傅察继位”、“子尔泰与德格”之传。女的一个,名叫芒古吉”,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夫差在嫁给努尔哈赤之前是有夫有子的。夫差原本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长安和索昌阿的孙子魏准的妻子,丈夫死后,努尔哈赤成了她的第二任妻子。还为努尔哈赤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度成为努尔哈赤的一大幸事。

然而,在为皇太极生下两个皇女后,蒙古扎鲁特部落戴庆贝勒的女儿太傅进被迫再嫁出宫,嫁给了多伊尔格·皇太极的儿子叶赫。此时距离她为皇太极生下第九个女儿才十一天,还没有坐月子。

这种清初皇族难以想象的婚姻遗产,是建州女真人的旧习俗,即不分辈分都可以结婚。清朝崇德年间,皇太极下令禁止这种不良婚俗。"凡娶继母,姑姑,姑母,兄弟,嫂子为妻的,永远禁止."

努尔哈赤死时,阿巴海痛哭流涕。因为她是后晋的大富锦,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女人之一。现在可汗国王驾鹤西行。他才37岁,三个儿子还小。然而,当老汗活在这个世界上时,她和她的三个儿子还有一个依靠。而且,如果老可汗身体健康,多活几年,她的三个儿子长大死去,那么她就不会感到那么孤独无助了。

阿巴海的担心终于发生了,情况比她预想的还要糟糕一百倍。执政的贝勒让她为努尔哈赤下葬,她找到的借口让人印象深刻,就是努尔哈赤这个老可汗生前有命,求之不得。

所以阿巴海可以随时追随努尔哈赤,但绝对不是此时。所以即使不是他自己干的,也是被皇太极逼死的。至于阿巴海的嫉妒,纯粹是皇太极及其后人陷害。试想,一个喜欢吃醋,会在大半夜和老公的大儿子见面,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将来打算的女人,会是怎样的愿意去死。而是把阿巴海的两个妃子交出来,半夜不睡觉盯着别人看。就连阿巴海也给戴珊做饭。更可笑的是,皇太极竟然知道这样的事情。而自作聪明的说不吃大概是因为皇太极不知道一句老话叫“此地无银三百两”,阿巴海和戴珊也承认确实有送饭,这正好证明他们没做错什么。不然以努尔哈赤的决战,他们怎么能容忍这种事情?正是因为努尔哈赤知道他们没有做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努尔哈赤才不会再去关心戴珊,宠爱阿巴海。

但也有学者说多尔衮多年不提阿巴海之死,证明他母亲是被逼死的,他的三个兄弟也有一份,这就更是空穴来风的猜测和污蔑了。皇太极此前杀了芒古台和阿敏,剥夺了弟弟阿齐格的旗主称号(因为他给弟弟多多找了个伴),并缴获了弟弟多多的几条牛唱片(因为多多抢了范文程的女人)。皇太极担心找不到八旗最大的势力多尔衮。多尔衮这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经历了那么多战争(虽然才三十左右),怎么会没事提出自己最大的痛苦,给自己的敌人和主子留下杀死自己的理由呢?多尔衮后来没有收拾福临皇帝,是因为太后晓庄嫁给他,他没有亲生儿子,所以把继子福临当亲生儿子抚养。但是,对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无论他多么恭敬,还是杀了他,大家都看得出来,他把对皇太极逼死母亲的仇恨全部发泄在了豪格身上。

影视影像年

影视剧名称

执行者

1986

爱新觉罗·努尔加齐

傅艺伟

1987

满清十三朝

黎燕珊

1989

庄妃轶事

蔡朱茵

1992

一代大玉儿女王

孔兰勋

2003

晓庄秘史

斯琴高娃

2005

太祖秘史

程莉莎

2005

明朝晚期

2005

秦代英雄传奇

陶慧敏

2015

大玉乐

惠英红

2017

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陈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