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学生减负?
早在很多年前,我就关注到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所以各方面都要求减负,可以减,也可以减,但是这么多年都没有效果。学生的课业负担一点也没有减轻,反而还在增加,而且越来越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
2000年5月18日,暨南大学医学院团委就“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决定”和研究“减轻课业负担”后果的活动,对中小学生家长的认可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总人数为239人。从调查来看,大多数家长认为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和教育体系不完善。但是,减负之后,你问孩子主要的业余时间都花在哪里了?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作业明显减少,课后时间明显增加。在家长对孩子课业负担的看法方面,有200多人认为课业负担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动力。孩子在家学习时间的待遇,减负前后没有根本变化。可见减负对学生完全没有影响。
倾听父母的声音。
一位家长说:现在你有了快乐的教育。到时候高考分数达不到录取分数线,你就考不上大学了。谁在乎呢。另一位家长更有道理:现在的情况是,小学不好学,就考不上好的初中。如果没有考上好的初中,就不可能进好的高中。如果没有考上好的高中,就不可能上大学。这是一个环节,松了就不行了。
也有学生家长担心,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意味着学校的放松,很多家长会偷偷给孩子加码,这是更可怕的竞争,也是更可怕的压力。
……
原因分析
学生负担重吗?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学生的负担确实很重,来自家长的压力也很大。所以学生的课业负担来自于家长、学校、老师的压力,让学生几乎喘不过气来。这三座大山的根源在于应试教育的考试评价体系,分数高于一切。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自然让学生难以承受。因此,要改革教育,首先必须改革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筛选和选拔的职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负担。除了每天正常的课堂学习,家长还占用孩子每天的休息时间和玩耍时间,把这些快乐的时光变成枯燥的学习,甚至是假期,把孩子送到老师家、少年宫、辅导班等地方,让孩子无休止地学习。这样的孩子哪里能幸福?第二,工作量。一个正常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完成的,即使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家长的作业。为此,家长会经常去新华书店看看有什么复习资料,买练习纸、班卡、一刻钟等资料让学生继续写作业。重复同样的作业并不少见,学生怨声载道。第三,心理负担。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压力特别大,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班级排名分数,与人攀比,尤其是一些学困生。父母对孩子成功的渴望,对女儿成功的渴望,也会无形中影响孩子,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以上原因注定了减轻学生负担的难度。
理性的建议
有人说减轻学生负担,其实还得从老师做起,解决老师的素质问题才能减轻学生负担。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要减轻学生负担,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学校领导、上级领导、家长和社会的思想问题。这样才能形成* * *管理的局面,协调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
第一,学生减负从给老师“加负担”开始。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增负”则要求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提高教育质量,形成以“务实、高效、创新”为标志的教学风格,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一点上,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语文老师余玉萍就是典型。余老师平时从不布置常规作业,也不设立课堂作业本。课外作业就是让学生多看书,多写作文。俞老师的教学方法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关注,但反复考试的结果却让大家放心。余老师在谈及体会时说:“做老师的关键是把课堂做好。当然,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背后,是一个老师在课堂之外的准备。所谓功夫在诗外。”老师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努力成为教育者,而不是教师。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
第二,领导不要“看人看测试结果”。作为学校领导或者上级领导,应该是减负的主要来源,因为领导一般看分数,比如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的教学成绩,所以形成了一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机制。所以领导不能只看分数,不能只看分数看人,就连老师的教学也不例外。领导关注教师的教学绩效后,教师会加强这方面的要求。这无可厚非,但有些老师可以通过增加过重的课业负担来达到上级制定的硬性指标。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负担不重?!
三、教育部门要加强文件的贯彻落实。根据教育部关于减轻小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精神,各地出台了一些强制性的减负规定,如山西铁十条、广州市中小学生减负十四条措施、广东省中小学生减负硬性规定等。这些规定、铁的纪律、措施从制度层面给予了一定的保障,但真实的执行情况却令人担忧。这些规定、细则、措施在下面执行的时候,都成了表面文章,因为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只是看资料,然后定下来,没有真正过问执行情况。因此,要减轻学生负担,就要加强这些文件的执行力度,必要时要做出强制性规定,确保这些文件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学生不得不依靠父母的支持来减轻他们的负担。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教育部门仅仅采取行动是不够的,学生家长应该采取具体行动来帮助。近年来,教育部门制定了一些减轻学生负担的相关政策,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学生家长没有给孩子减负。急于让孩子成功,让女儿成功,促使他们为孩子请家教,甚至不惜花大价钱,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不管孩子需不需要。周六周日在日本本该是学生休息的时间,却被父母逼着学习。所以,减轻学生负担,光靠教育部门一家行动是不够的。如果家长不能行动,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为什么学生减负这么难?要想简单,让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