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概念】颜夕演“笼中之女”怎么了?
就连老谋深算的炒作老手王晶也对“这么胖的小龙女”提出了批评,这与影片想要的特技非常吻合。以前没有微博等媒体的时候,电影宣传官想炒作点什么,就得找新闻媒体帮忙,加个第三方和媒体。现在,当你感叹名人声明等东西直接通过个人微博发布和传播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应该想到,这种所谓的自媒体炒作,也可以毫无阻碍地大踏步进行?一提到“小龙女孩”这个词,人们就会想到不食人间烟火,加上李若彤无与伦比的塑造,人们看到新版翻拍的《小龙女孩》也找不出什么不妥。第一,明星的舞台照和活动照大多光鲜亮丽,妖艳妖娆,基本上让人无法与不食人间烟火联系在一起;其次,所谓的怀旧和经典,是人们对无法超越和改变的事物的心理寄托,除了原版/经典版,这当然是一种捍卫心中辉煌经典的心理暗示,但这只是对个体有效,并不是普遍审美。金庸确实描写了小龙女的瘦弱和冷漠,让人真的无法将其与一直以婴儿肥混迹娱乐圈的陈妍希联系起来。但在不能和他的前辈相比的时候,用一种颠覆来尝试超越,仍然是一种方式。观众不知道,我现在就想看“包子版”的小龙女。就像小说家曹寇在描写女性胸围曲线时常说的基本思路是“不大,但有”,包子的问题不在于外表本身是否天生丑陋,而在于馅料和皮的结合是否好吃。让那些只是觉得包子本身很丑的人先退下去,因为也有很多人觉得包子很纯粹,很圆,很可爱。即使原著中有严格的人脸刻画,也不代表改编的影视剧不能颠覆。大家在看《无耻混蛋》的时候发现希特勒是被机枪打死的,还是挺过瘾的。所有不能被颠覆和重塑的经典都是假冒伪劣的豆腐渣经典。我很喜欢陈妍希,但我不认为她配不上小龙女。说到底,每个人都有所成就是一个审美维度。如果播出后做个民调,估计会有对这部剧和陈妍希的支持。所以,不要太在意所谓网友的调侃。是电影想要的噱头引导的一种基调。接下来我们就比较一下谁更贪玩,谁更暴力更聪明。言下之意,这部剧还没有首播。对了,网友“小笼子女孩”的说法确实有点贴切可爱,也算是永恒的舆论智慧吧。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翻拍经典,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都会被批判,所谓的质疑和谩骂会消失,直到它们自己成为经典。事实上,它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另一种声音掩盖了,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网上反对陈妍希扮演小龙女孩一样。还记得张纪中版的《射雕英雄传》里,李和周迅饰演的郭容,在当时是震撼人心的,但在今天,郭靖已经成为李塑造的前三大人物了。即使是周迅饰演的蓉儿,也不能说失败了。相反,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广泛传播的表现。吴宇森拍《赤壁》的时候,本来是要请周润发演周瑜的,但是当发哥临阵退缩,急着要开机的时候,梁朝伟打电话给吴宇森,提出要接手。后来事实证明,梁朝伟做得很好,不仅完成了这个关键角色的塑造,也让人们不必再去想象周润发扮演周瑜。其实吴宇森版周瑜从185cm的周润发到174cm的梁朝伟,颠覆力不小。没有人规定周瑜会是什么样子。归根结底,角色不就是一出戏吗?都是演戏,没有什么是本质。说陈妍希太胖了,演不了《小龙女孩》真是可笑。景M .郭演就没人反对吗?况且,一个演员创造一个角色,从不增肥减肥,也不是什么难事。为什么陈妍希很难减肥适应导演理想中的小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