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疗法治疗先天性脑瘫
穴位治疗操作标准:
(1)整体穴位:包括头颈部穴位、躯干穴位和四肢穴位。* * *治疗持续10分钟。
1.头颈部取穴:点击百会、唐寅、四白、柏杨、四柱孔、睛明、项英、厉安全、澄江、天竺、脑府、风府、风池、绿谷、荡根(五公穴,位于耳垂根部)、万古、大椎等穴。
2.躯干部穴位:按压肩井、、、关元俞等穴位,沿督脉、膀胱经方向叩击经络,按压夹脊穴,按压骶棘肌,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对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改善坐姿,调节平衡有积极意义。
3.四肢取穴:分别沿四肢阴三经和三阳经取穴,重点敲击经络和经过痉挛肌肉群的穴位。同时结合捏法刺激指关节(武功穴)、指甲根(武功穴)、十二井等穴位,具有活血通络、解痉熄风的作用。
(2)局部针刺:包括局部针刺和矫形手法,* * *治疗时间10 ~ 20分钟。主要用于治疗肌肉痉挛引起的关节挛缩(畸形)。
1.局部取穴主要是叩击和按压患侧肌肉和关节的穴位,注意肌肉的起止点、肌腹、肌腹与肌腱的过渡处、肌间隔以及周围神经的走向和分布区域。刺激强度可以稍重,手指力度要垂直深,视患者疼痛情况而定。
2.正骨手法是指在穴位治疗的同时,间歇地进行拉、拨、推的组合。牵拉方法是反向用力牵拉挛缩关节,缓慢牵拉痉挛肌肉(肌肉群),注意动作轻柔,防止肌肉反射性痉挛。扳法是在肌肉放松和拉紧时,用手指拨动肌肉的起止点、肌腹和肌腹与肌腱的过渡处的方法。推法是一种沿着肌肉和经络方向推动的方法。骨科手法操作要点示范(以右侧为例);
(1)肩关节内收挛缩畸形。被动外展肩关节,同时按摩、拨动胸大肌和背阔肌,点击三角肌。
(2)肩伸展挛缩畸形。肩关节被动屈曲和外旋,同时按摩和拔起背阔肌和大圆肌。
(3)屈肘挛缩畸形。被动伸直肘关节,拨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点击肱三头肌。
(4)前臂旋前畸形。医生左手托住患儿右肘,拇指扣住曲池,右手托住尺骨和桡骨远端,拇指放在桡骨背面,双手相对用力,使患儿右前臂被动旋后。同时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紧握,拨动旋前圆肌,右手拨动,适当旋转前肌。
(5)腕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被动腕关节伸展通过牵拉来矫正。
(6)拇指内收和屈曲挛缩畸形。医生右手抓住患者右手2~4指,左手抓住拇指,使拇指被动伸直,外展背屈,进行手腕背屈和前臂旋后。
(7)手指屈曲挛缩畸形。医生用右手抓住患者右手的2~4个手指,左手抓住左手掌,使手指被动伸直,过度拉伸。
(8)髋内收挛缩畸形。做蛙式试验,髋关节弯曲90 &;ordm,使双膝被动分离,大腿内收肌被弹拨。
(9)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仰卧位按压膝前部,俯卧位按压骶髂部,使髋关节后伸,髂腰肌下部轻推。
(10)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仰卧位压膝,俯卧位压骶髂关节和踝关节,伸直膝关节。
(11)马蹄足畸形。足部调整方法:患者仰卧,医生站在他的右侧。先被动拉伸踝关节,再拔小腿肱三头肌,然后右脚放平。医生用右手掌托住前脚,左手掌在足弓的高度向下压,同时右手向远端拉,可以听到一个声音。
(12)踝内翻挛缩畸形。踝关节被动拉伸外翻,牵拉胫后肌。
(3)放松手法:充分放松,轻刺激肌肉,包括推、扭、拍2分钟。
(4)特殊症状的治疗:对于流口水、言语障碍患者,点压按摩澄江、厉安全、项英穴各4次,拇指与食指相对,按摩喉结、舌骨、舌骨上方小肌肉各15次。流口水的加竖根点,说话难听的加哑门点。
(5)平衡肌力:除了对痉挛性肌肉的直接治疗外,还要注意对相应拮抗肌群的刺激治疗。
(6)功能锻炼:根据孩子的功能障碍,制定相关的锻炼方法,让家长掌握并配合锻炼。主要是练习伸手、拿东西、拿东西、吃饭、穿衣、挤纽扣以及下肢脚跟伸直站立行走等功能。
(7)外固定的应用:对于严重肌肉痉挛引起的关节挛缩畸形,如严重马蹄足畸形、膝关节屈曲挛缩等,可结合石膏外固定帮助矫正。
(8)关键技术环节
1,选点:
(1)根据患肢,采用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的原则。
(2)按头部对应的运动区和感觉区取穴;
(3)根据肢体神经干走向取穴;
(4)根据肌肉走向取穴;
(5)关节周围、肌肉起止点附近、肌腹和肌腱移行处附近的穴位较为敏感,可作为重点穴位。
2.操作:
(1)对于挛缩的肌肉(肌肉群),穴位刺激可稍重(即泻法),手指用力要垂直深,视患者疼痛情况而定。同时点击其拮抗肌肉群,强弱结合,以轻为主,重为辅(即补法)。
(2)痉挛型脑瘫做局部取穴时,拉、戳、推等矫形手法间歇结合。
(9)注意事项
全面细致的检查,明确导致功能障碍的受累肌肉群及其经络,手术要有针对性。治疗的力度要适中,根据孩子的大小和操作位置合理掌握。操作要轻柔粗暴,以免造成肌肉、韧带或神经血管损伤,甚至撕脱性骨折或骨干骨折。治疗前,医生应该剪掉长指甲,以免皮肤受伤。
(10)可能发生的事故及解决方案。
1,皮下瘀斑和肌肉血肿。如果患者有出血倾向,或者医生针刺力度太大,就可能出现这种损伤,往往第二天更明显。一旦出现,应停止治疗,局部治疗可不治疗。如果医生针刺力度太大,观察几天,待反应消退后再继续治疗,但要注意控制。
2、皮肤擦伤。如果医生的指甲太长,可能会伤到皮肤。另外,在治疗中,孩子的躁动也是皮肤擦伤的主要原因。一旦出现,应停止治疗,根据伤情酌情做局部清创、换药或外用药物。
3.肌肉撕裂,韧带损伤,撕脱骨折。如果骨科手法太急,幅度过大,可能会引起肌肉反射性痉挛,导致肌肉撕裂、韧带损伤,甚至撕脱骨折。一旦出现,应停止治疗。如有必要,将进行进一步的胶片检查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