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滑对锻炼有什么好处?

速度滑冰的合理技术是运动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规定距离所采用的协调省力的全身动作。滑行速度和保持速度的能力是鉴定滑行技术合理性的主要标志。它要求运动员在滑冰时身体前倾,腿深深弯曲,身体呈流线型。他们的脚交替循环三个阶段:单脚支撑惯性滑行,单脚支撑推冰,双脚支撑推冰。每个动作结构严谨,协调自如,节奏自然流畅。运动员要有较高的平衡能力和较强的腿部力量,才能做出合理的技术动作。

直线滑道

直滑姿势是速度滑冰的基本技术。合理的滑行姿势应该是:上身放松前倾,自然质量与冰面平行或略高于手臂,双腿深弯,膝关节呈90° ~ 110°角,踝关节呈50° ~ 70°角,手臂放松后放,头微抬。滑行姿势要根据个人体质、滑行距离、溜冰场条件、天气情况等特点。直滑的关键是掌握适当的推冰时机。冰刀切入冰面是为了获得稳固的支点,同时要开始推冰,最大的力要在腿交出重量的瞬间完成。为了利用重物推冰,倾倒时重物要牢牢压在支撑腿上,不能过早交出重物。在收腿动作中,应利用踢冰后的弹力,立即放松后腿,并主动移近支撑双腿。不应有停顿或退缩。切割时要注意膝关节的领先位置,与前进方向一致。快速向前拉,触冰后轻点移动。

曲线滑行

基本姿势和直滑差不多,但是由于向心力的原因,转弯和直滑的动作差别很大。当你以曲线滑行时,你的身体总是向左倾斜,你用左脚的外缘和右脚的内缘推冰。弯道滑行中惯性滑行阶段很短,特别是右脚,短距离滑行几乎没有惯性滑行阶段。主要动作要求是进入弯道时右脚最后1步要进入直道和弯道的交界处,深度视天气、冰、风向、项目而定。左腿靠近右脚,指向切线方向。当接触到冰时,脚趾开始逐渐进食。用外缘紧紧咬住冰面,左肩与新切线同向。不要扭腰扭臀。踢冰后放松收腿动作,向支撑腿方向主动拉,以膝关节为主导,形成前弓角。在回收浮腿的过程中,推动身体向左下落,边回收边推腿。踢冰方向,脚要有“侧推”的感觉,上身纵轴与浮脚触冰方向一致。

启动技术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前前脚冰起动法,一种是侧起动法。优秀运动员常用1法。其主要动作是从静止状态,运用合理的技术,迅速转变为快速滑行的技术动作。起跑技术对提高中短距离项目的成绩尤为重要。前脚冰起的技术要领是前脚脚尖为支点,后脚覆冰。两把刀之间的距离略宽于肩部,面向前方。下蹲姿势比其他出发姿势略高,重心在两脚之间或略靠前。起跑时,大腿高高抬起,身体前倾。冰刀碰到冰面的时候,把冰面割紧,前几步不要滑。

摆臂动作

主要用于中短距离滑冰,可以协调和增加推冰的力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长距离滑行中使用单臂摆动,摆臂受力较小,摆动方向要与滑行方向一致。无论短中距离使用双摆臂还是单摆臂,都要发力,特别要注意侧摆和前摆的速度和力度。

速滑训练

速度滑冰的技术水平是随着训练的不断提高而提高的。起初,人们参加速度滑冰,只在冬天在冰上练习。后来有人在无冰期增加体能训练内容,促进了速滑成绩的提高。到了20世纪50年代,世界著名运动员开始进行比较完整的年度训练计划。近20年来,随着速度滑冰训练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通过吸收其他项目的训练经验和改进训练器材,运动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速滑是在低温环境下进行的具有特定速度的周期性运动,所以速滑训练要把综合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训练、心肺系统与肌肉系统训练、动静态力量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实施综合训练。培养高水平的速滑运动员,要从小进行多年的系统训练。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一个训练周期在3年左右,培养一名优秀的速滑运动员需要3 ~ 4个周期。在全年和多年训练中,要科学系统地制定全年和多年训练计划。训练期应根据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参加的重大比赛任务,结合儿童或运动员的不同情况,科学划分。训练期根据年份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准备期,为参加比赛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比赛期(比赛期),让身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参与比赛;过渡期(休息期),消除激烈比赛带来的身心疲劳;也可以根据季节或陆地(无冰)训练和冰上(无冰)训练来分时段。无论如何划分时期,都要从实际出发,遵循人的生理机能,根据训练和比赛任务来确定,不能把阶段绝对化。

速滑训练有多种方法,如重复、变条件、综合训练、间歇训练等。间歇训练是利用某种手段,中间间隔一定时间做一项运动的训练方法。综合训练规则使用不同的手段和各种练习进行训练。利用这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以下训练方法:各种跑步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在复杂地形上跑步也可以增强腿部力量;骑行练习——不仅有跑步的效果,还能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山地和沙地训练——可以提高强度和难度,对提高腿部肌肉力量有很好的作用;各种高质量的屈膝行走——能对心肺系统和肌肉系统产生强烈刺激,是现在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各种模仿跳跃练习——主要是提高特殊肌肉群的能力;轮滑练习可以提高速度滑冰技术,提高专项能力;滚动跑台、模仿动作滑台和滑板练习——对提高专项能力有明显效果;各种负重练习是提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和静力的主要手段;全面发展的力量练习和橡皮筋练习——能协调和发展全身力量;各种柔韧性练习——对发展各种素质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对预防运动损伤有积极作用。

70年代初增加了“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80年代初增加了“短道速滑比赛”。由于男子全能和短距离比赛对运动员素质和机能的要求有很大不同,男子全能和短距离项目训练和比赛的趋势逐渐明显:前者侧重于耐力和速度耐力,后者侧重于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女子全能比赛距离较短,功能要求与短距离相差不大,单项训练特点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