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提纲怎么写?

拟定一份全面、深入、清晰的面试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维水平的体现。一份好的采访提纲可以帮助记者坚定信心,面对逆境保持冷静,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获得完美的结果。杜俊飞在《深度报道的原则》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州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兰(Lalu Gilland)曾推出一个设计采访提纲的辅助公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问题时,应涉及以下具体问题:

目标——你(或组织)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遇到什么问题了吗?目前的阻力是多少?

解决方案-你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矛盾的方案?

这个想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基于谁的观点?

当然,采访提纲的起草也与记者自身的采访习惯和沟通方式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问题的独特性、准确性、连贯性、创造性和引人入胜性。

说到底,面试无非就是一场生动活泼、深思熟虑的谈话。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种方法就是一开始就问一些比较难的、密切相关的问题,然后扩展成比较笼统的问题。适合面试那些善于言辞,思维敏捷,有自信的人。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诚高效,开门见山能让对方觉得你知道该做什么,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提出问题,探索未知细节。深度报道有很多尖锐的问题,有时候难免让记者碰壁。被采访者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不得要领,要么故意拒绝,闪烁其词,敷衍了事。这就需要记者有提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和气氛,逐步引入话题;或者旁敲侧击,追根溯源,引出不为人知的细节。

3.归纳性的问题会导致生动而有说服力的对话。在引导性提问中,被采访者要敏感,要愿意争辩,而记者要把握谈话的时机,用语气、语调或措辞诱导对方给予肯定的回答。引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和谐程度。因为引导性问题很容易让谈话达到不妥协的地步,但只要维持和谐的关系,就有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相。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问题大多具有针对性、针对性和排他性,需要给被采访者留出思考和说明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被采访者,所以可能会得到他们得不到的直接问题。刻意保持面无表情有时也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说过,“我发现电视访谈中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问一个很美的问题,然后在对方回答完之后你会沉默三四秒,仿佛你还在期待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对方会觉得有点尴尬,跟你聊更多的事情。”

善于观察和倾听,捕捉面试问答中不能透露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记者“采访时不要忘记带上你的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因为深度报道和采访需要记者的全身心投入。很多鲜为人知的道理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通过调动包括内心在内的所有感官感知到的。

(1)选择合适的视角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指的是把握事物相互关系的宏观的、整体的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感受和想法的角度;也可能是指实地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和细心的观察会使记者获得准确、直接和有特色的信息。

(2)做一个细心的倾听者况运淼在《当代新闻》中提出:一个新闻工作者,尤其是经验丰富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是最好的倾听者,而不是话匣子。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收获丰富的成果,也更容易与被采访者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和被采访者的言外之意会因为你的有意倾听而被发现,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可能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面试的具体要求:

1.约定时间和地址;

2.如有变化,制定第二方案;

3.面试内容的起草,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了解受访者的背景,事先收集信息;

5.事前对CUHK(包括康源、石牌)历史有一定了解;

6.提前询问被采访人是否可以录音拍照;

7.面试时把握主题(尽量不跑题),控制时间;

8.面试时与被面试者互动;

9.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语速,面试时说话清晰明了;

10.面试中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臆造和添加;

11.面试结束后,可以询问是否能提供相关资料;

12.送些礼物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发回给被采访者,请他过目并做适当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的副本发送给受访者,并再次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