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是不是意味着年轻健康?
其实“婴儿肥”是青春特有的状态。一旦失去了,就说明身体已经开始衰老了。不信你可以关注老太太的脸。老年人再胖,脸颊也不可能鼓起来,多余的脂肪只会下垂褶皱。你也可以看看自己在不同日子的变化。当你疲劳或心情不好时,脸部的丰满度通常会大大降低,略显松弛憔悴,人看起来明显显老。特别是35岁以后,全身都有下垂的趋势。如果你营养不良,身体太瘦,肌肉松弛,你就容易产生皱纹,感到干燥和衰老。你怎么能说年轻呢?
所以,想要保持年轻,就要保持面部饱满,哪怕是一点婴儿肥,也是皱纹最少的最美状态。30岁以上的人,如果不做特别上镜的工作,就不要追求脸颊凹陷。一旦卸妆,就会显得很老。这时候更需要的是饱满的肌肉,肌肉支撑着皮肤让全身饱满光滑。如果要“瘦成一道闪电”,恐怕只会让人觉得有点恐怖。
瘦和健康有关系吗?大多数人都相信“千金难买,老来瘦”。真的靠谱吗?这就要说终身研究的成果了。
长寿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有时甚至颠覆了人们的常规观念。西方国家的科学研究和商业保险信息证明,从小肥胖的人寿命相对较短;然而,那些年轻时体重正常,进入老年时略微超重的人,即身体质量指数在25-27范围内略微超重的人,比瘦老人活得更长。中国的研究还发现,住院的老年人中,超重者康复的机会更大;而那些已经骨瘦如柴的瘦老人,康复的几率显然很小。
其他研究表明,大多数女性的体重峰值会出现在五十多岁,而男性则在六十多岁。70岁以后,体重会逐渐下降。在去世前的几年里,老年人通常会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和肌肉萎缩,也就是会变得明显消瘦。同时,他们的体能也会大大降低,走路也会变得困难。那些70岁后依然饱满健壮的老人,寿命最长。
对血脂的研究发现,在年轻人中,总胆固醇水平最高的人患慢性病的风险最大;在中年人中,总胆固醇水平高和低都会影响健康;在非常老的人群中,总胆固醇水平最高的人群预期寿命最长。血糖研究发现,即使在没有糖尿病的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胰岛素和血糖水平也会逐渐升高,也就是说,年龄的增长会导致人体血糖控制能力的下降。然而,从中年开始,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会活得更长。
这些研究结果真的矛盾吗?其实两者并不矛盾。
所有的研究都告诉我们,在50岁之前,我们不应该有太多的体脂,尤其是内脏脂肪,以保持健康的体型。年轻的时候,生命充满活力,身体不容易堆积脂肪。如果此时脂肪过多,通常意味着代谢率下降,身体提前衰老,当然对健康长寿有害。
但到了老年以后,身体的合成能力大大降低,分解代谢成为主导。胆固醇和肌肉都需要良好的合成功能来保证。如果此时出现营养不良,会加剧机体肌肉组织的过度分解,导致“少肌症”或“少肌综合征”的发生,是机体衰老和代谢水平低下的重要标志。想想吧。如果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一个家,家里有用的家具物品逐渐损坏扔掉,新东西进不来,总是入不敷出。这个家能长久吗?
对肌肉的研究发现,即使年轻人在一段时间内饮食体面,蛋白质较少,也不会引起明显的肌肉分解和减少。但是,一旦老年人饮食中明显缺乏蛋白质,肌肉流失就会非常明显。中年人介于两者之间。古人说“人过四十,殷琦半”,可能是指人到中年以后,人体的合成功能明显降低,体能下降。
所以要从中年开始注意,摒弃那些晚上只吃苹果、西红柿、黄瓜等减肥方式。虽然不能暴饮暴食,但也不能就这么不吃一顿饭。所谓吃七八分饱,就是提高食物的营养质量,三餐吃得均匀,才不会明显饿。增肌会导致体重增加,所以与其在意体重,不如多想想身体素质和腰上有没有太多脂肪。
所谓“一千块钱难买老瘦”,换一种方式解释还是正确的。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依然不会虚胖,依然保持肌肉饱满的状态。这里所谓的“瘦”指的是体脂含量低,而不是骨瘦如柴的虚弱状态。研究发现,年轻时肌肉力量差的人,将来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差与寿命缩短有关。保持身体和精神状态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无论任何研究,无论年龄,无论性别,都从未改变。
既然如此,你还在等什么?打消空腹减肥的念头,赶紧行动起来吧!人到中年,除了有氧运动,也别忘了做运动,保养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