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的成功是什么?

事情发生在1937年7月7日——31年7月30日。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31年7月30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军以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侦查。

被民国拒绝后,日军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郡和卢沟桥发起进攻,民国国军进行了抵抗。

驻扎在卢沟桥北的连队只有4人幸存,其他人都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地区战争的开始。

扩展数据:

卢沟桥位于永定河上,距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它不仅是南方的枢纽,也是北京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据史料记载,自晋代以来,中原腹地进京,都要在卢沟桥停靠,这是京城出入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

一旦侵华日军占领卢沟桥,北京将是一座死城,华北将唾手可得。宛平古城,建于1640,是保卫北京的军事要塞。结果日军进攻驻军,日军在卢沟桥抵抗,拉开了中日战争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和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以1945年8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事变”和由此开始的八年抗战,是传统中国转向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由之路。但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它的价值不止于此。

忍气吞声、知难而退,顽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并不是中国自己。1938年初,史达林对来访的孙克坦率地说:“我知道中国不仅是为自己而战,也是为苏联而战;日本人的最终目标是占领整个西伯利亚,直到贝加尔湖。”

后来,日本关东军出动数万兵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与苏军作战,连续发动两次攻势,均告失败。这意味着日军在中国战场深陷时,无法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导致西方和西方国家各自为战,没有战略协作。

1938年5月,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在一份电报中提出:“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即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是在为他们自己而战,也是在为我们而战,因为只有日本人的失败才能把我们从威胁我们在远东地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与此同时,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在备忘录中说:“中国在为所有守法的国家而战。”

中国的选择,弱国的奋斗,勇敢面对自己的历史命运,改变了全球格局。当然,中国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最后关头的战斗”中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抗战)不仅仅是谋求民族的解放,领土主权的完整,它实际上是为了世界各国的安全而战。”

关于中国的抗战意志,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张:“联合苏联,组成中、苏、美、英抗日统一战线。”这时,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发回中国的报告说:“那只是因为...中国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三年后,英国保卫英国;四年后,苏联开始了卫国战争;四年半,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

日德意轴心国的侵略野心是从日本入侵东北三省和华北开始的,最终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世界大战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迄今为止的世界格局仍然是二战的“遗产”。

与此同时,中国也被这场战争深刻地改变了。徐中约评论说:“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国从战前的半殖民地国家一跃成为五大国之一和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在其近代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未像现在这样崇高。”

中国的现代化及其在全球格局互动关系中的新面貌,始于1937——“决心牺牲一切。”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没有忘记,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首先站起来抗击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