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的时候多久开始消耗脂肪?

人在刚感觉饿的时候,身体会消耗脂肪。具体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标准。(除非你极度饥饿,能量物质耗尽,否则你会选择破坏组织让蛋白质参与供能过程。)

常规的方法是糖原分解、脂肪分解、白质分解,但你说的是长期饥饿状态,说明人已经进入分解蛋白质状态,因为没有能量补充,人是一个功能。不管做什么都需要能量来维持,就是一直在消耗,就像汽车着火了一样。无论是上浪加油还是下浪省油,总是需要油来维持状态。

扩展数据:

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等激素调节下的饥饿过程的代谢特征如下:

①肌肉分解加强,释放的氨基酸大部分转化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

②糖异生作用增强。丙氨酸在肝脏中受胰高血糖素调节,显著加速糖异生。肌肉形成的谷氨酰胺被肠黏膜吸收转化为丙氨酸,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是糖异生的另一个来源。可见糖异生主要在肝脏进行(约80%的糖异生,其余20%在肾皮质进行)。

③脂肪分解加快,血浆中甘油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结果糖异生还是加强了。甘油可以直接生成糖,而脂肪酸可以为糖异生提供能量,生成乙酰辅酶a,促进氨基酸、丙酮酸和乳酸的糖异生。脂肪分解的脂肪酸约有1/4在肝脏转化为酮体,所以饥饿时血浆酮体可增加数百倍。脂肪酸和酮体成为心肌、肾皮质和骨骼肌的能量来源,一些酮体还可以被大脑利用。

④组织中葡萄糖利用的降低是由于组织的氧化和脂肪酸、酮体的加强。生理意义在于减少来源有限的葡萄糖,转向脂肪储存,因为人体储存的脂肪远远多于储存的糖原。可见,在饥饿时,糖异生作用加强,葡萄糖的利用减少,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对维持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极为有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心肌对营养物质利用的适应性强,心肌在饥饿时及时转向利用血液中高浓度的酮体,从而在生理上有效地保护了自身。

在饥饿的过程中,由于生化代谢的剧烈变化,人体必然会产生体脂消耗和肌肉分解,从而导致消瘦和疲劳。生理上必需的热能主要来自脂肪(占80%以上)和蛋白质分解,血液中的酮体会上升,可能导致酮症和酸中毒。给饥饿患者补充葡萄糖是“雪中送炭”,不仅可以预防酮症和酸中毒,每100g葡萄糖还可以节省50g肌肉蛋白。

被分解成燃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