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回到地球后,为什么不上天,在17出现?他到底怎么了?
今天,杨利伟更多的是作为中国航天工业的“人形里程碑”而存在。哪怕只是照顾好自己,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不适合再上天堂。
此外,这些年来人们已经出现了许多次。
杨利伟在国庆联欢晚会上多次亮相,时隔多年,我仍然记得很清楚-
神舟五号第一次上太空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学生。又黑又胖的曹校长亲自在广播里告诉全体师生:今天没有讲座,请大家打开电视,调到...
中间说了什么我记不太清楚了,但我记得最后我们被要求写一篇检讨,主题要围绕“航天英雄杨利伟”展开。
虽然当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件事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意义,但这并不妨碍这件事在我脑海里生根发芽。
转眼17年过去了。
虽然自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后,杨利伟从未亲自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但这些年来,他在许多国庆庆典中不止一次出现在电视上。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片里,有一个关于“中国航天员全家福”的片段,里面有杨利伟。
2009年,正好是国庆60周年。那一天,首都安排了60辆彩车在街头游行,以增加节日气氛,彩车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杨利伟。
2016天宫二号成功入轨后,杨利伟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的身份向电视机前的观众介绍天宫二号后续工作安排。
在2017央视国庆联欢晚会上,杨利伟有一个朗诵节目叫《天地九天》,旨在鼓励年轻人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接班人。
上面说的例子只是我脑海里的,实际在电视上出现的次数肯定远比我知道的多。
杨利伟的工作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实大家之所以会有“杨利伟为什么不出现”的错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杨利伟从神五之后就再也没有上过天。
当然,其实在之后的载人航天任务中,杨利伟也参与其中,只是分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们常说的“中国航天员”,其实并不是特指执行载人飞行计划的航天员,而是在业内泛指整个群体。
从广义上讲,所有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都可以说是航天员,无论你是从事航天工程设计的航天工程师,还是从事航天高精焊接的航天级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整天盯着电脑数据分析的技术操作人员。
正是由于这些航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中国航天事业近年来才能取得如此健康蓬勃的发展。
说航天员的工作性质大致可以分为“台前工作”和“幕后工作”并不完全准确,两者的区别顾名思义。
就像神舟五号上天前的杨利伟。
虽然他主要是在幕后接受航天员的专业训练,比如体质、理论知识、心理、环境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飞船技术等等都是他需要训练和学习的课题。
但由于航天员上天后经常需要配合媒体公开亮相,所以总体来说,他更类似于台前的工作。
神五返回后,杨利伟的工作内容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不再需要做一线航天员执行上天任务,而是转向了航天员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等“幕后工作”岗位。
由于杨利伟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特殊意义,每逢国庆假期,他出现在电视上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换句话说,杨利伟处于“幕后”的位置,但他仍需要时不时地在镜头前露脸,做“台前”的工作!真的太难了!
杨利伟对中国航天事业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当一个个体与国家的历史进程深度关联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个体就不完全是自己的了。
杨利伟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
其实他本人一直对太空行走有着非常执着的渴望,但现在因为是“中国载人航天第一人”而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吉祥物”,自然不再适合执行上天任务。
总有付出和收获。
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杨利伟自17后就没有亲自上天,但他依然在幕后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光。
而且不仅如此,如今的杨利伟不仅在幕后帮助中国航天司培养更多的优秀航天员,还经常在电视上以“中国航天事业的面孔”出现,配合媒体在台前进行一些宣传工作。
让我们赞美所有的中国宇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