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的人是懒人的奴隶”背后的奇妙逻辑
习惯说,总有一些人是勤奋的,总有一些人会变得懒惰,而通常,勤奋的人是为懒惰的人服务的。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放眼望去,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单位真的是这样。
比如家里,总有至少一个家人特别担心自己勤劳能干,打理家务,负责一个小家庭的吃、喝、洗、刷。别人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这也是安心的存在。
这个可以理解,因为家族文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能经常做家务的不一定好,因为接受服务的习惯了。
工作上也是如此。
你也可以看到,当一项工作任务落到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时候,总有一小部分人充当老黄牛,自始至终冲在最前面,把所有的辛苦都承包了。
其他人在哪里?有相当多的人不得不做自己旁边的工作,而另一些人则不得不在可以的时候推迟,这与自己无关。说实话,这还是给你面子。
其余的呢?他们是平时很不屑的人,但同时又无能为力。
这种赛跑的表现特点是单位或部门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别人的好东西也很多。最大的特点就是脸皮也很厚,享受着别人的劳动成果,内心没有丝毫的尴尬和羞耻。反而特别淡定,更谈不上感恩。
结果大家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固定的认知,勤奋的人是为懒惰的人服务的。
当然,在这一点上,肯定会有人站出来指出,肯定是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用人机制有问题。这一点我们无法反驳,但也无能为力。可以说这个归属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
同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做一个道德判断,对他们指指点点,说他们是寄生虫,吸血鬼。我们只能从心理活动上进行分析判断。
先说所谓的“努力的人”。其实他们也不是那种天生热爱工作,闲不下来的人。接到任务后,有责任感就是尽力克服一切困难,不会因为承受不了而把工作丢在地上。你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可贵的工作品质和责任。
即使排除崇高的道德,从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出发,这也是应尽的义务。别人不干,总得有人干,对吧?你也可以理解为“不得不”。
于是,所谓的懒人就利用了勤劳善良的人的“不堪”。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作弊耍花招,因为他们知道天不会塌下来,就算塌下来也会有人捧着,这不关他们的事,更不可能被追究责任。
你看,同样的东西,你看到的和懒人看到的肯定不一样。
所以,勤劳善良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你们的妥协、包容和顺从,催肥了他们的勇气,助长了他们贪得无厌的贪婪。再加上人浮于事的现状,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所以,你会看到,工作永远是少数人在做,永远做不完。最后领导也不一定认可。不工作的人,永远不会亲近。人家还玩得开心,甚至还会叫——你能力不是很强,加油。
“你能做什么?加油”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另一个精彩逻辑。
举个常见的例子,比如你写得一手好字,你就会经常承担一些经常被抄袭的任务,原因就更让人印象深刻了。谁让你的字写得好?
这是什么狗屁逻辑!哦,好的书法应该为你服务?这是否意味着我值得拥有这项技能?那我也很会花钱。为什么不让我帮你花呢?
那不是和打工一样吗?哦,只是因为你的能力得到了认可,那就来吧,如果可以,请多做!这是什么奇妙的逻辑?为什么要让那些能做更多工作的人去做?为什么不能更努力成为一个全能的人?
所以“能者多劳”又是一句别有用心的老话,类似于“勤奋的人是懒人的奴隶”释放的毒药。
再想想,这样邪恶的古语还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