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教学场景设计读书笔记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而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有以下特征:

1.生活。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因此,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生动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和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只有在日常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价值。第二,我们应该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曾有一个精辟的比喻:“接受知识就像嫁接。”他说:“我们应该以自己的经验为根,以从这种经验中产生的知识为枝,然后其他人的知识才能连接起来,其他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是从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的。学生的体验包括认知体验和生活体验。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个经典的论述:“如果我要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归结为只有一个原则,那么我会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找出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讲了一个“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的教学思想。

2.可视化。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化,其实质是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因此,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提升;其次,要生动具体,能有效地激发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使学生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范围和时空限制,既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东西,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3.纪律处分。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学科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突出学习重点。当然,教学情境应该是能够反映学科知识发现过程、应用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的事物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明确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纪律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比如在讲授“平均分”时,可以创设“春游”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准备和分发各种食物和水果,但教学重点要落到“总数是多少”、“怎么分”、“分多少分”、“有没有剩余”、“不同食物的划分有什么相似之处?”而不是花很多时间讨论“春游应该准备什么食物水果”“春游应该注意什么”等与数学内容无关的生活问题(丁::《让情境有数学的主心骨》,人民教育2006/8)。强调学科也就是挖掘学科本身的魅力,利用学科本身的内容和特点来创设情境,比如利用数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利用语文的人文性和言语性来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4.有问题。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有问题的情境,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是问题的方向和依据,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是指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全班的实际水平,以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思考的状态;新异性是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达新颖、奇特、生动,使问题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这样的问题就会成为感性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未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知识状态,实际上是让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

5.情绪化。情感是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绪的作用。斯图尔特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能力,而在于启发、唤醒和鼓励。没有兴奋,人怎么可能兴奋,没有主动性怎么可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朝气蓬勃的精神怎么可能鼓舞人?”赞科夫还强调:“一旦教学方法能够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有一次,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凡卡的时候,说凡卡给爷爷发了一封求助信后,带着希望进入了幸福的梦境。然而,天真的孩子并不知道,他的爷爷收不到信,因为他连地址都没有写下来。就算有,可怜的守夜人也不能让凡卡跳出火海。对于这个九岁的孩子来说,他的幸福只在梦里!讲到这里,老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夺眶而出,他甚至说不下去。全班同学沉默地坐了很久,就连平时控制不了自己的同学也在这种无意制造的情境中被无声的语言“控制”了。教师的入乡随俗带给学生的是兴奋,起到了看作者所见,想作者所想,随作者情绪发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