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霖的情是古堰和青城山,描绘了山水的神韵。
都江堰、青城山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气息浓厚。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古代圣贤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和文化遗产,对后来的艺术家有很大的帮助,成就很大。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李柏霖始终掌握着对当地人文和自然景观的描绘手法,创作了大量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青城山为中心的山水作品。都江堰和青城山是双重文化遗产,自然风光优美。李柏霖抓住了道家文化“道法自然”的精髓,他的一系列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个性。都江堰水利工程有着2260年的悠久历史。李冰父子挖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人类。历朝历代的人都感激李冰父子在兴修水利方面的巨大功绩。自南宋以来,每年清明节都会举行水节来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都江堰泼水节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1开始,李柏霖开始创作张耳的代表作《古堰清水泄图》。他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在创作这部杰作的前后,收集素材,做出最初的构想。他决心将自己在生活绘画中所学到的东西,用来解读都江堰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都江堰水节这一宏大而厚重的历史文化景观和画卷。经过三年的努力,画作代代相传。李柏霖的代表作《古堰清水放流图》的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整幅画布局完美,结构严谨细致,匠心独具,笔法灵动,色彩斑斓,他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的笔法风格融为一炉,将古堰景观的人文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人物塑造方面,他运用透视法进行创作,数百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或密或疏,或近或远,或动或静,使其作品形象直观生动,雅俗共赏。2006年,张艺谋在都江堰策划了大型放水节,在cctv-4直播,著名女主播徐丽介绍并报道了李柏霖创作的清明放水图,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李柏霖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认识到自然的神奇。他注重写生,让自己回归自然。他曾经上百次亲自去青城山写生。中国画以点、线、面来表现笔墨和艺术语言。李柏霖的作品很好地表达了“青城静于天下”的意境,画面呈现出一种灵动神韵之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李柏霖几十年来一步一步向古人学习,让大家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提升自己。他早期的作品采用了黄灵动的笔法,吸收了李可染构图饱满、笔墨厚重、善用光线的优点,并以为榜样...他还广泛吸收现代艺术家的长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绘画技艺日臻精湛,逐渐形成了个人的绘画风格和风格。在黄纯尧先生门下,李柏霖还认真学习和研究了黄纯尧先生的水墨特点和技法,灵动、活泼、传神。在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级研修班学习时,他又一次站在大师的高度审视自己,在大师们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都江堰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给了李柏霖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李柏霖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注重并恪守传统。他的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感到震撼!他认为:“生命是有限的,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我有生之年,有些作品还会在新的高度上继续努力。”李柏霖坚持用自己的作品说话,他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就这样,李柏霖的山水作品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和好评。应邀在兰州、海南、北京、新加坡、日本等地举办多次个展和艺术交流活动。老师胡立先生认为他是一个聪明的学生。1984年,在中日友好座谈会上,日方命名了李柏霖的作品。由于李柏霖在山水画方面的非凡成就,都江堰市政府经常将他的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汶川地震后,李柏霖以自己赤子之心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并以自己的山水和书法作品代表灾区人民感谢全国各地的捐助者。他还主动用自己的作品向参与救灾救济的军人和志愿者表示慰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日,李柏霖夫妇赴兰州、甘肃等地进行展览和艺术交流,社会各界对李柏霖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在敦煌、嘉峪关等地旅游考察期间,他们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画家,业界对他也评价很高。所有这些都让李柏霖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