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起源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文学的文体。起源于古代人民的劳动歌曲和民歌,最初是诗词歌赋的总称。起初并无诗与歌之分,只是将诗与乐舞合二为一,统称为诗。

原始人类无法理解许多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所以他们都把它们归功于神。出于敬畏,原始人载歌载舞向诸神颂歌。

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等。这就是诗歌的起源。它起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边劳动一边发出简单而有节奏的叫声,以此来忘记劳动带来的暂时的痛苦和精神,协调行动。渐渐地,这种简单而有节奏的呐喊,发展成了一首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表达劳动者自身感受的诗歌。

扩展数据: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节奏的要求,用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丰富的现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中国古代不快乐的叫诗,快乐的叫歌。它存在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中,我们对“诗”、“抒情”、“美”等词语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意向。

人类不仅有表达感情的能力,也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不仅是一个审美问题,也是一个生存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出现了专门做诗的“诗人”。诗人和非诗人的分野由此产生。诗歌和诗人总是与某种神秘的力量联系在一起。

“诗”这个词来自古代中国。在古代,能有音乐伴奏的韵脚称为“歌”,不能有音乐伴奏的韵脚称为“诗”。“诗”和“歌”在产生的时候就像孪生兄弟一样亲密无间。

汉代产生的“乐府”也是一种适合音乐的、能歌善舞的诗歌。起初,它不是一首诗,而是汉武帝创立的一种音乐器官。音乐是音乐,政府是政府。汉武帝建立了这样一个专门负责音乐的官方政府,制作乐谱,收集歌词。

魏晋六朝时,乐府所唱的诗简称乐府,从此乐府由风琴名变为诗名,传唱至今。到了唐代,现代诗就形成了,这是我们所学的格律诗和绝句的总称。

这种诗很有节奏感。法律意味着对语言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韵是押韵,是指一首诗末尾的主元音有发音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所以形成了一种音乐美。

另一种风格,词,形成于唐代。它齐声歌唱。后来盛行于宋代,元代发展为散曲。是一首新体诗,每一首配乐的歌都有一定的格律要求和一个曲名。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的诗歌出现了。自由诗不容易作曲,所以诗歌和音乐的关系逐渐疏远。但是一些优秀的作品还是注重音乐的美。因为新诗虽然没有严格的格式,但是有节奏。

富有感情和联想,语言简洁凝练,读起来像唱歌。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古诗、近体诗还是新诗,都与歌曲息息相关。诗和歌就是这样分不开的。

百度百科-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