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要轻易辞职,尤其是国企、央企等单位。发生了什么事?

我想是去年。我一个央企的朋友被老板批评了。他觉得在央企没意思,大脑皮层变得活跃起来,说要辞职。在这个阶段,他大脑皮层里的老板对他不好,央企的利益被掐断,一言不发。他明明是自己开始找工作,不顾同事,得罪老板。正好有个私企看他是大型央企的董事,就收下了他,答应他成为什么样的董事。他一听到“主任”二字,甚至比老板的头衔还大。第二天,他提交了退休报告,收拾好行李,回家了。为了把自己的思想工作委托给单位的老板。但他已经去私企报道了,只能批退休报道。

前几天公司打电话通知他组织关系,让私企找不到他。?客观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不能轻易从央企辞职。根据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统计,央企排名第一,欧美知名外资企业排名第二,优秀地方国企排名第三,知名民企高薪,日韩外资企业排名第四。离职率最低的前两位是倒数第二或者央企,倒数第二是优秀国企。离职后后悔率最高的前2家企业是央企,优秀国企次之。现在的时代是不可预测的,是稳定的,是长期的,而不是“稀有资源”。热门职场最高申请就业比20000:1,两万名校争抢职场。90%的人都是橘子,不想暴富,只追求长治久安。央企和优秀国企和公务员一样,有长期稳定性。离职后没有其他企业会要你,你就失业了。

其次,从综合性价比来看,央企和优质国企的综合收益高于其他企业。从概率上来说,国企的社会工资比私企高很多。可能有人会说,互联网公司、华为等科技公司人均年收入70万。即使那么高,也不代表民营企业整体水平低。某央企,技术骨干年收入20万。记住一个事实,央企员工说我年收入20万的时候,往往只会说他的工资收入。此项收入不包括补贴、津贴、单项奖励、实报实销费用、先进奖、项目奖、活动奖等收入。写个小的宣传稿件,稿费也有几百元。打开央企财务报表:按照人力资本预算,人力资本是65438+员工工资的0.6倍到2倍。你能理解这个概念吗?央企职工总收入,除工资、奖金收入外,福利收入占比超过60%至100%。

比如一个正规的私企变成央企(记得很多私企都没有加入社会保险或者按最低标准加入社会保险),可能就是七险一金。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另一个是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占工资总额的6%左右,你2%,公司4%,每月补充1000元以上的医保。比如某央企一年给员工买4000元。这样,大病之后不能报销的,就是收回公司报销95%,也就是说大病可以报销99-95%。打开央企人工成本结构:计入人工成本的费用计入工资总额。这是什么意思?劳动力成本已经反馈给列支敦士登的员工。比如教育培训经费2%-2.5%。

央企员工的培训很好。有时候我们不花钱也能赚钱。我有时花一年时间在国外学习。这个钱公司很乐意出来。如果你在私企,老板不会死。会员费是2%。这笔钱主要用于节日福利,有的企业每到正月或者节假日都要发货,简直就是开车。二是文体活动经费。企业散步、文体比赛、兴趣小组活动需要买衣服、鞋子、球杆,一年不买运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