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鉴英国行政改革的经验来推进中国的行政改革?

在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从政府职能转变入手,吸收和借鉴国外公共管理改革的有效经验,加快建立真正为公众认可、满意和支持的现代政府公共管理制度。

第一,行政改革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西方国家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这是一场以“3E”(经济、效率和效果)为目标的“新公共* * *管理”运动。著名的是英国撒切尔政府提出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计划;美国政府再造运动;加拿大公共服务两千年计划;欧洲成员国倡导的公共服务改革;新西兰的财政和人事改革;澳大利亚的财务管理改善计划等等。这些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精简机构和人员,缩小政府规模,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营造“顾客导向”的行政文化,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把服务对象,即公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创造同样的价值;实施绩效管理,为了保证政府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政府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实现目标的策略、评价绩效的标准,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发展电子政务,及时向公众提供规范、公平、快捷、透明的服务。事实证明,这些改革大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美国为例。克林顿执政的五年间(1993-1998),联邦政府减少了35万名雇员,占联邦政府雇员的16%。政府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有效缓解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入世后,中国正处于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过程中,各个领域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融入国际社会。作为一个国家行政组织,吸收和借鉴国外政府部门一切被证明有效、正确、被公众认可的好做法,是必然的、必然的。取他人之长,补其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理论理念、组织架构、人事管理、权力运行等诸多方面。,我们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在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灵活运用。

第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平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是政府改革的总体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本身没有特殊利益,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然而,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下,我国政府行政管理强调政治统治和专政职能,强调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形成了典型的“全能政府”体制。政府依靠行政命令来分配资源、组织生产和实施管理。导致政企分开、官僚主义盛行、工作效率低下、机构过度膨胀、行政成本高、腐败不断等诸多弊端。这些问题与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相适应。回顾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历程,特别是1998之前的历次改革,始终无法解决机构规模和人员过度膨胀、财政负担难以承受的问题,陷入“精简-膨胀-精简-再膨胀”的怪圈。1998,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明确提出:建立运转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行政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这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县乡机构没有完全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为什么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总是难上加难?主要原因是我国政府职能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仍停留在传统的“命令式”行政管理阶段,重行政手段轻法律手段,重审批轻服务,重细节轻宏观,权力过于集中,内部职责不清,机构运行效率低下,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政府机关应从转变职能入手,加快建立现代公共行政体系的步伐。

第三,从转变职能入手深化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现代政府管理体制,首先是转变政府职能,关键是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规范政企关系,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通过“抓大放小”,对国有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革,由企业自主经营实现市场化运作;中小国企“两置换”改革已经完全市场化,政府将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构建“简单廉价政府”。二是规范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将政府职能从一般社会职能中分离出来,培养社会自组织、自管理的能力。所有应该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事务都由社会组织来管理,政府不再介入,从而构建“有限政府”。三是规范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政府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授予的。因此,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受法律约束,接受公民监督,其行为必须公开透明。政府应确保公众能够参与行政立法和重大行政决策的制定,形成协商机制,树立公众至上的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四是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创造高效的市场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做好长远规划,加强法制建设,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建设“高效的宏观政府”总之,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无限政府将变为有限政府,扩张政府将变为简单廉价政府,微观政府将变为宏观政府,人治政府将变为法治政府,行政政府将变为服务型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政府管理制度,从而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