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汽车圈人物盘点:成本杀手Z博士...都值得铭记。
费迪南?皮赫(费迪南德?圆周率?ch)
“2065438+2009年8月25日,大众集团前董事长、监事会主席费迪南德·皮耶希突发疾病去世,享年82岁。”
我们今天要回顾的第一位汽车英雄的名字是费迪南德·皮耶希。没错,这个和费迪南德保时捷车主同名的人,就是保时捷创始人的孙子。大众集团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掌门人。
费迪南德·皮耶希可谓是一个“血液里流淌着汽油”的纯粹的人。5岁时,他学会了配合长辈无离合换挡。9岁独立驾驶;25岁机械工程硕士;26岁加入大众集团;直到他82岁去世,可以说他的一生都牢牢地绑在了车这个字上。
按理说,这个世界上与汽车相伴一生的人不在少数,但能像皮赫这样伟大的人却屈指可数。皮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凭借一己之力,将奥迪和大众拉出困境,走向辉煌,而这一切,除了超凡的专业能力之外,还有着疯子般的偏执性格。
先说奥迪。皮赫初入奥迪时,做了四件改变奥迪地位的事,即坚持在奥迪车身上采用双面镀锌钢板技术,坚持车辆轻量化设计,助推Quattro技术下线,要求奥迪车身“零间隙”。在这四项技术中,双面镀锌工艺和零间隙标准使奥迪成功地拥有了“高级感”,而轻量化设计和Quattro则使奥迪成为了真正的“技术”代表。凭借这一组合拳,奥迪成功避免了沦为大众代工厂的命运,奥迪也正式从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变更为奥迪公司。
通过1993,皮赫被任命为大众集团董事长。此时的大众已经是一片狼藉,旗下斯柯达、西雅特等主要子品牌常年处于亏损状态,犹如烫手山芋。本集团的生产和雇佣成本居高不下;北美和墨西哥市场在日系车企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夹击下举步维艰,当年企业亏损高达6543.8+0亿欧元。皮埃尔接任大众董事长后,先是人事大变动,然后顶住董事会保护北美和墨西哥市场的压力,待一切稳定后,实施模块化生产,将大众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在随后的时间里,皮赫牵头收购了布加迪、兰博基尼和宾利,一举将大众集团抬上高位。至此,大众集团正式成为年利润26亿欧元,拥有65,438+02个品牌的汽车帝国。
纵观皮赫的一生,科技和偏执这两个词一直都在。在几乎所有人看来,车企应该以盈利和财报为首要目标;皮赫把这个放在次要位置,始终坚持技术第一,所以坚持推出连年亏损的布加迪和辉腾。从陈述上看,这是皮埃尔的错误,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恰恰是皮埃尔的伟大之处。正是这些车型一次次巩固了大众集团顶级车企的地位。
迪特迪特泽彻(迪特?蔡澈)
“2019年9月26日,戴姆勒集团宣布,董事长迪特尔·迪特尔·蔡澈?蔡澈)将在2019年5月的戴姆勒董事会上正式卸任,辞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相当于CEO)和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职务,结束其在戴姆勒集团长达42年的职业生涯。”
像皮赫一样,他肯定不是唯一一个从火和水中拯救汽车公司的人,梅赛德斯-奔驰的迪特尔·蔡澈也是如此。与皮赫不同,迪特尔·蔡澈不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富裕家庭。蔡澈所做的,是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戴姆勒,从毕业到退休,43年来从未缺席。
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加入戴姆勒的43年里,前11年都是产品研发,从产品中脱离出来,加入管理层。从1988开始,从今年开始,dieter zetsche分别在巴西、阿根廷、美国和戴姆勒总部担任董事。在任期间,他出色的管理能力也让他第一次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空降克莱斯勒CEO。
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执掌克莱斯勒后,不仅优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产品成本,还亲自为克莱斯勒的产品代言,白胡子“Z博士”的名号也在当时正式启用。在迪特尔·蔡澈掌管克莱斯勒期间,克莱斯勒并没有奇迹般地复苏并成为市场宠儿。事实上,在迪特尔·蔡澈(dieter zetsche)接手的7年里,克莱斯勒的总利润为-315万欧元。虽然有所好转,但是亏损的势头并没有好转。
所以当蔡澈在2006年从Slump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戴姆勒的新总裁时,dieter zetsche做出了一个无情的决定——卖掉克莱斯勒,与它断绝关系。
出售克莱斯勒股份后,戴姆勒得以挺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克莱斯勒成为一个悲剧产物,几乎消亡。此外,迪特尔·蔡澈(dieter zetsche)还牵头出售了三菱、空客、特斯拉和劳斯莱斯的股份,多余的资金投入到了该品牌的产品研发中。此时的戴姆勒可以说是卸下了肩上的重担,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己的汽车业务中。
经过这些工作,戴姆勒可以说是重回正轨了,但这还不足以奠定迪特尔·蔡澈伟大的基础。真正让戴姆勒辉煌腾飞的是将重心转移到中国的决定。
2010年,迪特蔡澈宣布与BAIC建立合资工厂,并在中国引进其所有产品。对于豪华品牌,奔驰是第一个这样做的。2016年,奔驰全球销量达208万,成功超越宝马重回豪华品牌销量冠军。在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执掌戴姆勒的65,438+03年间,迪特·蔡澈成功带领戴姆勒重登豪华品牌冠军宝座,收入从984.7亿欧元增长至65,438+067.4亿欧元,增长70%;净利润从37.8亿欧元翻倍至76亿欧元。
蔡澈(Dieter zetsche)的伟大对戴姆勒来说不言而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蔡澈每天能拿到4250欧元的养老金,成为本文的话题。
卡洛斯·戈恩(卡洛斯?戈恩)
“2065438+2009年4月8日,路透社报道,日产汽车公司股东周一解除了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的职务。戈恩)担任董事。”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一个不光彩但同样有分量的人物——卡洛斯·戈恩。
卡洛斯·戈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入日产之前——进入日产之后——被捕。在进入日产之前,卡洛斯·戈恩在米其林集团工作了65,438+08年,先后出任米其林巴西和北美CEO。此时的戈恩已经功成名就,但不足以让世人铭记。
1996年,戈恩正式加入雷诺集团,担任雷诺汽车公司副总裁。这个时候,他还在积累财富。在雷诺1999成功收购日产后,戈恩被正式分配到日产担任首席运营官。此时,日产已经连续7年处于亏损状态,债务高达2100亿日元,市场份额从6.6%下降到不足5%。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也不为过。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有三根支柱是不能动的:年度工作序列(又称“资历”)、终身雇佣和劳动福利,这是顽疾,也是国情。戈恩上任后,制定了日产的复兴计划,在公司内部进行了换血改革。一是零部件供应商从1300减少到600家,只留下最有利的供应商,不考虑关系和资质。然后削减员工福利,降低销售和管理成本;裁员21万人,关闭5家工厂;抛售地产股,砍掉航天板块;于是,日产正式瘦身。强势改革的背后,无数家庭面临着供应商的失业和破产,并不血腥。
戈恩的日产复兴计划仅用了两年就显示出成效。在连续7年亏损后,日产在2000财年实现了27亿美元的利润。2001财年,公司综合营业利润达到39.2亿美元,综合税后净利润为29.7亿美元。工厂开工率从51%提高到75%。
之后,戈恩还推出了“180”计划。三年后,戈恩宣布,与2001财年相比,日产实现了销量增加1万辆的目标,“180计划”全面完成。至此,戈恩“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得到了高度肯定,日本民众甚至将他指定为救世主。
一位外媒记者说:“虽然他登陆时没有带武装直升机和其他西方最新的奇妙装置,但卡洛斯·戈恩的到来就像1854中的美国海军准将将军马修·派瑞一样,预示着变革的开始。”
当他来到第三阶段时,戈恩有点担心他的最后日子。2018年,戈恩因涉嫌少报自己的报酬和滥用公款被逮捕。具体涉案金额可能超过5亿元。对于此事,有人说戈恩自食其果,也有人说这是日产和雷诺之间的权力斗争。无论如何,戈恩的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了。即使戈恩的晚年是在不光彩的光环下度过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戈恩确实成功地将日产从破产转为日益壮大。这一成功应该被人们铭记。
齐玉敏
说完了三个外国人才,让我们把目光转回中国。对于国内汽车行业来说,2019年,我们也送走了一个并不知名但同样伟大的人——齐玉敏。
说起祁玉民,你可能不认识他,但你一定知道华晨汽车。没错,华晨汽车就是靠祁玉民维持生计的。在祁玉民执掌华晨汽车的13年间,他将华晨汽车从死亡拉向了生命。今年4月,齐玉敏正式宣布退役。他退役的背后,是13年的辛酸与心酸。
需要说明的是,祁玉民并非汽车圈出身。在加入华晨汽车之前,祁玉民只是大连市市长。此时的华晨汽车正处于汽车低谷期,国内企业的项目纷纷搁浅。宁波罗孚项目、湖北雷诺项目、沈阳奥斯汀出租车项目相继停工,亏损严重。外资合资品牌华晨宝马不景气,销量被一汽奥迪等合资品牌远远甩在后面,企业已经到了临界点。
祁玉民接过华晨汽车的大旗后,先是打起了价格战,然后拓宽产品线,再在宣传上从宝马身边靠边站,在市场上推出了大量的高性价比车型。他上任当年,华晨汽车销量达到265,438+10万辆,同比增长70%;此外,祁玉民还针对品牌高端车型营销能力较弱的情况,做出了将财权和销售权交给宝马的决定,令人印象深刻。
在随后的时间里,祁玉民也指出,汽车产业的核心无非就是两个字:质和量。品牌的根本是品质,未来的发展不能靠价格竞争。质量的核心是自己的技术。但从2008年开始,华晨自主品牌陷入低迷,华晨中国一直吃老本,技术没有突破,车型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按照齐老的话来说:“尽管有宝马的技术支持和老平台的免费转让,但开发能力太弱的华晨,技术消化无从谈起。比如宝马平台上开发的产品,估计比宝马本身还要贵。”老国企背后有多少无奈?祁玉敏的感受肯定比我们深。
2018政策放开外资股比。作为第一家做出回应的车企,宝马以36亿欧元收购了华晨宝马的部分股份,持股比例增至75%。至此,华晨汽车在去代工厂的路上越走越远,一时间网上对祁玉民的指责也越来越多。
祁玉敏接手采访时曾说:早改晚改是必须的。还不如早点改,把条件都谈好,他也没办法。从结果来看,祁玉民已经为下一任将军做好了铺垫。华晨汽车既没有销售渠道,也没有技术壁垒,所以对宝马没有筹码。与其这样,不如提前谈好所有的有利条件,最起码可以得到宝马留在沈阳的结果,政府可以接受。
看祁玉民在华晨汽车的13年,颇有被压扁的感觉。从最初的铁腕态度到改革,对投入30多亿研发进展缓慢愤愤不平,到后来无奈卖掉股权为华晨宝马赢得最后的利润。我们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
祁玉民应该是这一年最悲剧的汽车人了。在华晨汽车13年后,他常说的这句话变得无可奈何。祁玉民未能成功改变华晨汽车是事实,但毫无疑问,华晨汽车确实被祁玉民拯救了。13年,齐老辛苦了。
尼基·劳达(尼基?劳达)
“2019年5月20日,尼基·劳达(Niki?劳达)在接受肾脏透析后去世,享年70岁。”
最后,我们以一个同样可敬的不在汽车企业工作的汽车人来结束。他就是F1的传奇车手尼基·劳达。他的经历,想来想去,或许可以用“力争上游,与命运抗争”来形容。
也许每个人都熟悉尼基·劳达的经历。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热爱赛车,但不被家人认可。当他的家人切断了自己的经济来源时,选择与命运抗争的尼基·劳达通过贷款为F2车队买了一个席位,然后在比赛中证明了自己。最终被F1法拉利车队赏识,进入F1赛组。进入F1比赛群后,尼基·劳达与詹姆斯·亨特比赛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以“快风”的名义在荧幕上放映。这是我第一次对F1比赛产生兴趣,被赛车手的拼搏精神所感染。
1976年,尼基·劳达在纽伯格林赛道发生车祸,被大火困在驾驶舱一分钟。最终,尼基·劳达头部严重烧伤,肺部因吸入大量高温有毒气体而受损。一切都指向了退休这个词。
这时,尼基·劳达向我们展示了钢铁般的意志。为了尽快回到F1,尼基·劳达没有选择长时间的整形手术,而只是恢复了必要的身体机能,才打算回到游戏中。此时距离事故发生仅42天。在错过三场比赛(其中一场是赛季决赛)后,尼基·劳达获得了年度季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后来,尼基·劳达退出了汽车行业,创办了一家航空公司。1982年,他重返赛车场加盟迈凯轮,获得个人第三个冠军。2012,尼基·劳达担任梅赛德斯大奖赛非执行董事。可以说,尼基·劳达从未真正离开过汽车世界。
与世界三大汽车英雄相比,尼基·劳达以其钢铁般的意志和与命运抗争的勇气让全世界的人记住了他,这也是无数没看过他赛车的人在尼基·劳达先生离世时也为他默默哀悼的原因。
摘要
回顾2019离开我们的汽车先辈,难免有些感叹。那些消失了几十年的传奇前辈,有的走了,有的退休了,有的被捕了,有的去世了。但展望未来,宝马集团有奥利弗·奇普(Oliver?Zipse)作为宝马集团新任董事长,能否重振宝马雄风,理清产品线,成功迎接未来?郑灿依山引领现代复兴,Jens能回中国吗?FCA和PSA合并后,洛斯塔瓦雷斯作为CEO,未来会做些什么?所以,2020年,汽车行业的人也会很精彩。
2019-2020之交,我们来灌鸡汤:即使你没有皮赫那样丰厚的家庭背景;也没有迪特尔·蔡澈在千里之外的决策能力那么有远见;祁玉民的摧枯拉朽的勇气;没有像戈恩那样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不要难过。你仍然可以像尼基·劳达一样展示你钢铁般的意志,冲破命运的枷锁。加油,2020!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