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辅分离的意义

主辅分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有利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主辅分离、辅业重组,使主业轻装上阵,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资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减少管理层次和范围,将更多的资源、财力和精力投入主业,使主业更加精干高效。

二、有利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理顺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

改制后,辅助企业的产权进一步明晰,可以使企业的运行N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员工的市场竞争意识和生存危机意识大大增强。

三是有利于辅助企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新型的市场化劳动关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辅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辅业职工成为真正的产权所有者,同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劳资关系,这将大大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转变。

四、有利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缓解社会再就业矛盾。

主辅分离为解决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革组建一些市场化、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有利于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找到现实结合点。

五是有利于分离后第二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中央12号文件、八部委859号文件等相关配套文件在资产处置、经济补偿、减免税、土地使用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有利于改制后新企业的发展、分流到改制企业的职工的稳定、社会就业水平的稳定。

主辅分离,辅业重组,目标明确,意义重大,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他们专门制定了原八部委2002年联合颁布的859号辅业改制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118年10月,认真总结和吸收多年国企改革经验,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成功实践引入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既着眼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瘦身”,又关注改制企业的发展。同时强调体制机制转换和职工再就业。是一个兼顾多方利益,让员工享受改革成果的政策。很多辅业通过改制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既引入了资金和技术,又拓展了市场,盘活了存量,增强了活力和发展潜力。

改革实践表明,中央制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是在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在扩大就业中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政策。既能大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序流动机制,又能使国有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做强做大主业的方向,改善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结构。还可以有效利用现有国有资产,通过发展改制企业分流安置企业富余职工,减轻社会再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