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洋务运动是强国富民的实业救亡运动?
1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应对“中国几千年来史无前例的巨变”,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虽然其内容非常广泛,但其核心始终是军事工业的建立和新陆海军军事活动的编制与训练。与顽固派的守旧态度相比,洋务派对清军武器和训练的革新是一大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865年到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建立了20多家制造枪支弹药和船只的工厂。在自制和外购的基础上,19年的70年代,淮军已经“抛弃了中国使用的霰弹枪,变成了外国的枪队”。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进增强了战斗力。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显著。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水师。尤其是北洋水师实力最强,规模居世界第四。定远舰和镇远舰的购买,极大地威慑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沉重打击了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前进。所以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防御侵略”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虽然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建立了军民工业,客观上突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洋务运动不仅导致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产生,也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洋务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西学东渐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技专业人才,也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传统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洋务运动把近代西方文明的成果呈现在中国愚昧的民众面前,使人们开始听到、看到、体验到这些成果的优点,从而逐渐澄清了对“西学”的种种误解,从盲目排斥到批判吸收。盲目自大的心态正在一天天改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客观面对现实,承认双方的科技进步,不再反对“西学”传入中国。
但是,洋务运动的封建性决定了它不可逾越的致命弱点。首先,由于洋务运动是由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主持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他们大规模引进的只是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守口如瓶,坚决抵制和反对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发展方向。其次,洋务派兴办的企业都由洋务官僚操纵,管理权由他们任命的总办、会议办、副办或转运办把持。他们糟糕的管理和腐败的管理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充满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在封建主义的严厉约束下,这些企业或瘫痪或倒闭,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为私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洋务运动的改革措施与中国传统义利观相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遵循的基本国策。历代统治者提倡的修身原则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刻板的生活方式使人习惯了安定祥和的生活,有很强的心理惯性。面对社会变革,他们求稳,惧乱,抗阻。虽然西学东渐打乱了中华民族的自主发展,但长期以来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得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自己独特的观念看待世界和社会,阻碍了他们接受新事物,同时也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说强国是片面的。
大地主大官僚把兴办实业赚来的钱大部分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人民生活没有明显改善,所以富民也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