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专项审批提速?

随着“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工作效率和服务群众质量的提高上。

在近期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专项检查中,繁文缛节简化了多少,行政审批提速了多少,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成为最受关注、最常被提及的问题。

“三天就能拿到营业执照,真方便!”检查组来到陕西自贸区Xi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见到了一个个笑容满面的劳动人民。变化来自于陕西自贸区推行的“多证合一、多联合办公”的联合行政审批机制。

“我们提前整合了15项涉及企业登记备案的行政审批事项。”陕西省工商局局长王骥德表示,“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服务大厅设立了‘一口受理区’,人们可以通过填写表格和提交文件来完成所有事项。”

陕西的改革创新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无数“奇葩证明”和“循环证明”饱受诟病。对此,国务院部署开展“简证便民”活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务。公安部等12部门出台意见,明确派出所不再开具20类事项证明;民政部等部门发出通知,取消《单身证明》;北京采取“谁设置谁清理”的原则,一次性取消129证的调整;内蒙古全面梳理并依法公布了24个自治区级部门70项行政许可中的180项证明事项...

长期以来,群众对多开门、多跑腿、多头管理反映强烈。针对这一问题,河北、四川等地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推出“一个大厅就能办所有事”等创新举措。江苏南通成立行政审批局,全面推行企业登记“一窗式”,即“一窗受理、合并审核、集中审批、一站式办结”,平均审批时间比改革前加快60%以上。

网上可以做,手指就可以做;如果需要去前台,只需要进一个门,取一次号,一个窗口完成一次;对于上班族和学生来说,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天候为一些热门业务提供自助服务...这是广东“一门一网”政务服务的新模式。目前,省网上办事大厅已横向连接48个省直部门,纵向连接全省21个市的118个县,有力支持用户“一次登录,全网通办”。

督查组还了解到,作为“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少跑腿、办事好办事。

微信扫描,刷脸认证,信息填写...平均用时不到半个小时,通过陕西工商登记全电子化系统,电子营业执照成功放行。这是督查组在陕西省工商局服务大厅看到的。大厅的工作人员介绍了一组对比数据:这个网络平台建立以来,填写的信息量从201减少到37个,几百到几千不等的跑照费用减少到0元,竞价时间减少到1小时以内。

近年来,北京市将税务、工商、社保等36个政府部门的800多项审批和服务事项整合到“法人一证通”信息平台。法人单位只要免费申请第一张一卡通数字证书,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办理业务。截至目前,一卡通数字证书已实现全市超过654.38+0.2万企业用户全覆盖。

“近年来,机动车和驾驶员快速增长,对交管服务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公安部审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下半年,公安部部署“互联网加交通管理”,全国各省区市均已上线互联网交通管理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现在交警加班时间少了,但服务群众的效率却大大提高了。”

“我的产品是一个微型雷达软件,可以让汽车在紧急情况下自动刹车。”一位年轻的“创客”向检查组展示了他的设计。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这样的“创客”。得益于政府提供的自由创作空间和技术指导,他们可以追逐自己的梦想。

除了“创客”,还有山里的农民。“我以前是个体户。前两天换了营业执照,改成了企业。”陕西安康紫阳县一老板满脸笑容。检查组问原因,他说:“改革好!好政策!”原来紫阳县盛产富硒茶,但受交通和地理条件限制,市场空间很小。现在,借助“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带来的便利,当地政府成功引进了几个重点项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过去的两年里,生意一直在蓬勃发展."

同时,如何将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转化为群众能享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果,督查组一路走访讨论认为,只有贴近群众,才能让群众受益。广西坚持推动政务服务向镇(街道)、村(社区)延伸,专门设立基层政务服务大厅,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应用平台,初步实现“居民办不了社区外的事,村民办不了村外的事”。截至目前,全区1251个乡镇(街道)建设了14303个政务服务中心。

哪里改革深化,服务就跟进。去年4月以来,吉林省政府深入开展简政放权“回头看”活动,派出5个督查组,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投资项目前置条件多,中介服务周期长...吉林省政府认真梳理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实现了由政府“上菜”到企业“点菜”的转变。

以上内容引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