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导游词

作为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通常需要准备一段导游词,这是导游现场进行口头导游的基础和前提。写导游词要注意哪些格式?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运城导游的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运城导游1欢迎大家来这里!我是你的导游。我姓x,你可以叫我小x,为了方便你参观,我先介绍一下。

现在我们在运城市西街洲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供奉三国时期的军事统帅关羽的。它是中国乃至海外最大的关帝庙,也是中国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之一。关帝庙南临中条山,北靠盐池水。这里绿树成荫,风景优美。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看三国演义,看三国志的剧和电视剧,都知道关羽的名声,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219),59岁,字长。传说关羽,本姓关羽,被杀害良家妇女的郡尹逮捕,逃往关关。过了关隘,被关礼问。他随随便便地以关为姓,从此便以关姓冲往卓仙。后来与刘备、张飞结为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被袁绍击败,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的勇敢无畏,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了颜良、文丑,封韩寿为侯婷。后来关羽又去找刘备。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奉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首大汉庞德。没想到,孙权趁机发兵从背后偷袭,关羽在麦城大败而亡。关羽战功卓著,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封为“壮苗侯”。民间对关羽的忠、孝、义推崇备至,逐渐将其奉为神明。历代利用关羽独特的性格向君主宣扬和平,逐渐封王称帝。明清两代,关羽被尊为“武王”、“武将”,与“文王”、“文孔”并列。

我们面前的宏伟建筑是关帝庙。我先介绍一下关帝庙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初(公元589年),扩建于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重建后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再赐。经过几十年的修复,又恢复了原貌。现在寺庙南北长700多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654.38+0.4万平方米,各类房屋200多间。它规模庞大,建筑精美,气势雄伟,是中国最武化的寺庙,具有皇家宫殿风格。整个布局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是结义园,北面是郑淼。主庙分为两间,前面是殿,后面是卧室,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前朝后睡”的格局。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的东门,它直接通向北面的主庙。在进入之前,我们先参观一下南面的结义园。当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桃源结拜为兄弟。现在,结义园的景色是根据当时的情景设计建造的,由木牌楼、君子亭、三义亭、假山、荷塘等建筑组成。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周边桃花含苞待放,花香袭人,颇有桃园情趣。

现在我们出了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这条线就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是端门、雉鸡门、午门、御书堂、崇宁堂,两侧是方木、什邡、钟鼓楼、崇圣庙、公户庙、追佛波寺、碑亭、钟楼、东西走廊。主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遵循中国古代建筑轴对称的传统风格。院内建筑排列有序,对称,高耸的建筑,高耸的古广场,有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个地方。门楣中间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的空地上,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当中”。古代来朝祭奠关皇帝的官员、文官在这里下轿,武官在这里下马。端门对面建有玻璃影壁,嵌有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贵奢华,庄重大方。

我们是端门来的,前面是给皇上的野鸡门。公务员和武官都要通过文景门和武威门进出。东西两侧有神龛崇拜和公户词。这样,你可以看到有三个门和两个寺庙排成一行。大家从东边的钟楼下进入寺内,西边的鼓楼与远处的钟楼相对应,酷似两个守卫主寺的武士。

当你踏入雉鸡门时,你可以回过头来,注意那座建在高高的平台上的大门。台阶向内收缩,两侧建有八字形玻璃屏风。你能猜出这在古代有什么用吗?“先生,你猜对了。这是一个可拆卸的活动舞台。”在庙会表演时,大门紧闭,放上木板,后面部分变成前台。你可以想象当年上演“关公戏”的盛况,现在门的隔断上还刻着“皆春秋”、“演古”、“证今”等字样。

过了洛门,只见一座宽敞的厅堂式建筑,就是午门。虽然它被称为“门”,但它实际上是一条过道。周围是雕刻精美的石栅栏,两端镶嵌着彩色玻璃的松鹤和小鹿。走在午门,石栅栏的匠人额头和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石碣县县长郭题写的。第一副对联是“算习题,谁说不是,古泉也没什么两样。”张攻,建治,天下卑泣。”第二部是《圣乡说鲁》,这还是不错的,但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杨,知事明,山河壮丽。”连中诅咒曹操,降权褒于一气呵成,盛赞关帝庙的盛况,可以说是连中的杰作。大厅的东西两侧和中间墙壁上有河东民间艺术家绘制的关羽生平画像,显示了人民对关羽的敬仰。

沿着冬青环绕的大道,穿过雕刻精美的“山海钟灵”木工坊,就是御书楼。从楼下往上看,可以看到建筑精致独特,八角形的藻井一直叠到顶楼。这是一座两层三檐的建筑,也叫“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御书“冰夷”匾额,更名为御书屋。楼下挂有长方形草书横匾“绝伦益群”,是清代解州知府所书。

眼前高耸的建筑是主庙的主体建筑——崇宁殿。大家听我描述一下崇宁堂的建造过程。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会徽利用关羽君主的特点大做文章,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建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又赐。正殿是一座建筑结构,宽七间,深六间,是专门为关帝处理政务而设置的。当我们站在平台上,会立刻感觉到基址高耸,平台宽敞,颇有帝王之气。在石栅栏的环形廊下,有一根带根的大石柱,游龙在上面昂着头,爪子在蜿蜒的云雾中飞舞。雕刻技术和造型都很棒。门楣之上,正殿前檐之下,有十余块碑刻。《万纪》是清代咸丰的御书,《申勇》是乾隆定的。寺内木雕神龛中,头戴皇冠,身穿龙袍,腰系玉带的关羽塑像,显得刚毅庄严。正殿之巅,八仙挺立在主脊上,两条矫健的龙和吻立在休息山上,让人感受到殿宇的宏伟,有“天下第一”的美誉。正殿平台两侧有石雕、中国名表、铁旗杆。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是明代铸造,据说重300斤(150斤)。

女士们,先生们,参观完主庙后,我们将参观卧室,它被称为后院。以前的夫人堂和其子关平、关兴堂都已倒塌,如今园中翠柏翠竹,已辟为园林。花径前,前面是“苏琪钱球”木作坊,两翼是刀工楼和印章楼。穿过花园就是矗立在参天柏树间的春秋楼。

请看,在我们面前的是寺内最高的建筑——春秋楼。整个建筑宽7间,深6间,两层三檐,九脊歇山顶,高约30米。它上下两层都有回廊,由勾栏连接。值得一提的是,二楼用木柱悬挂的回廊,给人空中楼阁的感觉。这种建筑手法是中国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我来说说春秋楼的历史和命名吧。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修。因楼内塑有关羽读《春秋》塑像,二楼暖阁墙壁上嵌有全部木刻《春秋》,故名“春秋楼”。《春秋》又叫林箐,所以《春秋楼》又叫林箐馆。现在,让我们参观这座建筑。二楼有关羽神龛,底层有关羽皇帝金像,雄伟威严。建筑东西两侧共36级楼梯,四周安装108木隔断扇,密集交错,图案简洁,工艺精湛。走上木梯,可以看到二楼中间的木暖阁里,有一幅关羽夜读《春秋》的微型画像。可以看到,烛光在关羽红褐色的脸上闪闪发光。他侧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须,若有所思地记着《春秋》。相传关羽脸上的七颗痣清晰可见。雕像两侧的对联展现了关羽的大将风范,第一联写着“以蓝光观史,重在春秋二字”;底线是“红脸赤子心,满丁涵三分”。参观完楼内陈设,漫步林荫大道,我们再回头看看春秋楼的风格。整座建筑拔地而起,雄伟壮丽。屋顶上的彩色玻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楼上的对联一样,充分展现了春秋大厦的雄伟气魄。让我们一起读对联来结束我们的关帝庙之旅。“北斗开帘箔要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念,看山。”

女士们,先生们,关帝庙的风景游览结束了。让我给你介绍一个具有民间风味的古老的解州庙会。隋唐前后,村民仰慕关羽的功绩,集资修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阆中官民前来祭拜关帝,各地商贩也前来经商,客栈、旅店应运而生,形成了解州古庙会。清朝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庙会每年举行两次。农历四月初八、九月初九,关帝庙前商贩艺人云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前所未有。关帝庙将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祭祀大会,这正吸引着许多游客参观关帝的祖先。

千百年来,关羽的形象已经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从上到下,关羽从“万杰”上升为“众神中的神”,所有的人都希望从关羽那里得到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们都能得到一个好的寄托,谢谢合作。

运城导游词2从山西省运城市向北15km。蜿蜒数百里的明条岗西端,有全国闻名的舜帝陵庙。对此,不少文人墨客纷纷撰文称赞。阿明作家项曾写道:“此寺形胜,北有孤峰,背有游浪往山的南边,大海的盐花呈现在眼前。右缠黄河玉带,落油之风犹存;左拱象山瑶台,历山耕田痕迹依旧。“它的地理环境可以用壮丽来形容。

舜,姓姚,名钟华,因祖上封于(今永济市于乡)而得名于舜。舜是中国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传奇首领。传说舜幼年丧母,经常被继母虐待,被父亲殴打。但他以孝顺著称。经过四月的推荐,尧命他为摄政王,并把他的女儿和分别嫁给舜。舜举荐贤才,以“八开”“八元”闻名的等十六人辅佐帝尧,消灭了枪、* *工、颧兜、三苗等恶人,使天下得到统治。尧死后,舜即位,咨询四山,选拔贤人,治理民政。尤其是俞受命治水患,使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它受到所有民族的支持。死后葬于明条岗。

舜帝陵寝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后毁于元末战争。明初(1506)村民重修。但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地震中被毁。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安义县又命武玉重修。清嘉庆二十年(1815),又是一片瓦砾,只剩下正殿。次年,顺寺在老乡王步舟的倡导下得以重建。

顺陵坐北朝南,占地70亩,神道13亩,香火17亩。顺陵外城遗址的斜坡一带,是神道,两旁站着情侣。走了一百多步,就看到一个方砖墓,高3米,周长51米。墓前有邢其仁题写的石碑,墓旁有1石碑。墓上,树木交错,郁郁葱葱。陵墓周围向北大约30米是皇城,也称为乐城。进入牌楼城门,以戏楼、滚棚、祭堂、正殿、寝宫为中轴线,东西两侧布置玄关室和钟鼓二楼。结构布局严谨对称。主楼即正殿,建在平台上,重檐五拱,宽五间,深五椽。庙里的舜帝泥塑像,头戴皇冠,身穿衣服,庄严肃穆,栩栩如生。在主厅之后,有娥皇和女英雕像的三间卧室的原始建筑被战争摧毁了。陵庙东南,旧时建有大云寺,供守陵僧居住。也叫“护陵庙”,解放初被拆除。

运城导游3李家大院,山西南部特有的巨宅,位于运城市北38公里的万荣县盐井村。西临209国道,东临桃花谷,北临奇峰怪石的谷峰,南临百里盐湖,是风水宝地。

李佳四合院风景区占地面积65438+万亩,建筑面积65438+万平方米。由古建筑区、仿古建筑区、新建建筑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笑话博览园六部分组成。是集吃、住、行、娱、购、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旅游景点。

李家大院始建于清朝,距今近220年。原有院落20座,现有院落11座,祠堂、园林。整个建筑是一个立轴四合院,资源丰富。同时吸收徽派建筑风格,融合中国两大建筑特色。古院落排列有序,层次分明;体积庞大,用料肥硕;结构严谨,坚固耐用;通风透光,警备严密;装修精美,简单大方。

传统四合院聚风聚气,精致豪宅大门接地气。李家大院建筑中随处可见的砖雕、石雕、木雕和铁艺摆件,表现了多子多福、三颗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的吉祥寓意,生动地反映了晋南的民俗、民风和文化特色。此外,由于西院主人李道行曾留学英国,并娶了一位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所以有些院落是欧洲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表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色,是中国众多乡土民居中的一朵奇葩。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仁义治国,得益于正义。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仁。他们的善举让固执贪婪的人想到了诚实,懦弱的人想到了坚守,困扰的人想到了改变,乖戾的人想到了善良。李氏家族的商业历史和他们世世代代遵守古老的“忠恕”家规仍然具有借鉴意义,他们在世界各地的慈善事迹更是令人肃然起敬走进李家大院,就像是投入了吉祥的怀抱,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青砖墙、楔形吻的老街;各种精美的砖木石雕;各种字画、题字;展室里的创业史、商业史、慈善史,不仅让你大饱眼福,更让人回味无穷。李家大院正以其深厚的内涵向中外游客展示着它永恒的魅力。

舜帝陵庙位于运城市以北10公里处的明条岗,是中华儿女寻根祭祖和舜帝的圣地。舜帝,史称虞舜,姓姚,黄帝第九孙钟华,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被尊为五帝之一。舜生于(今永济市乡村),因其品德高尚,被尧选定为接班人。继承王位后,他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经济,稳定民生,实行教化,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舜帝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始祖,他所倡导的孝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舜帝陵庙分为两大区域:南部景区分为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三部分,北部景区分为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舜帝陵庙神道两侧有5棵树龄超过4000年的古柏,每棵活柏怀里抱着一棵死柏,十分奇特。它被称为“夫妻柏”或“李连柏”。在东方,树干像龙爪,根部像龙椅。相传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歇息,所以这棵树也被称为龙柏。舜帝陵上还有一株独特的树形铜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五大主枝形似龙,民间称之为“五子入家”。陵前有两块石碑,上面一块是“舜帝禹陵”,下面一块是“舜陵”。

运城导游致辞5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大家来运城旅游!我是曹保果,世界旅游网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山西运城。

运城古称河东,故名“运盐之城”。运城市西临黄河,位于山西省南端,与陕西、河南两省隔黄河相望。全市辖1区2市10县,总人口485万,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距省会太原400公里,距古都Xi、洛阳约200公里。它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它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处,黄河金三角。2006年为央视十大魅力城市之一,总人口500万,辖1个市辖区(盐湖)、10个县(临猗、万荣、闻喜、稷山、新疆)。

运城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蒲坂、舜都、安邑、、夏,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第一个朝代都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成立运城社。1954年,运城、临汾并入晋南地区。1970,撤销津南地区,重新设立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撤运城地区设立运城市。

三国时期著名学者关羽,隋代哲学家、教育家王统,初唐“四大家”之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刘渊,宋代著名家史家薛、张寿思、司马光等都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名人。

运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历史遗迹200余处,文物1.600件,其中国家级文物单位22处,省级文物单位6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宝库,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永济普救寺,唐开元普津渡口。历史上有“黄帝战蚩尤”、“雷祖养蚕”、“后稷耕田”、“舜耕立山”、“禹凿龙门”等,也有关羽、刘渊、王通、、王维、司马光、薛、、杨贵妃、关汉卿等著名文臣武将。

中国用盐的历史始于运城,运城盐湖是我们祖先开发最早的盐湖。据《河东盐法》记载,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运城盐湖发现并使用了盐。这是“中华民族利用山泽之利的一大创举”。以此为分界线,中国古代的人们结束了食血饮血的生活,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运城盐湖东西长,南北窄,四周高,中间低,形似“古锭”。南与中条山接壤,北与峨眉接壤,东接临夏县,西接界州,总面积132平方公里。盐湖硝烟弥漫,盐场密布,被著名文学家田汉先生誉为“千古一池雪”,与美国奥丁盐湖、俄国西伯利亚库丘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

在河东古代名人的星空中,有一颗耀眼的星,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被后人尊称为“大帝”和“武圣”的关公。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姓关,名虞,字昀昌。他是山西省运城市长平乡长平村人。相传自幼酷爱读《左氏春秋》等典籍。年轻的时候因为委屈离开了家乡。与刘备、张飞相遇后,与他们结为死党,发誓要帮助刘备,帮助汉朝。多年后跟随刘备剿灭董卓,击败袁绍,抗击吕布,退守曹操,屡立战功,实现了魏蜀吴割据。后来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失去了麦城,悲惨死去。蜀汉宰相诸葛亮评价关公“无与伦比”。

解州作为关公的故乡,关帝庙修建得相当早。据有关碑文记载,早在隋晨,解州关帝庙就已修建。从宋元到明清,随着美化、神化、神化关公的浪潮的兴起,解州关帝庙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缮、重建和扩建。清末,该寺数次失火,损失惨重,但年内得到修复重建。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解州关帝庙古建筑群,不仅将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多次拨款对这一建筑进行修复,使其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

目前,解州关帝庙总面积7.3万平方米,是众多关帝庙中最大的。

运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文化艺术灿烂,历史悠久。多次在国外引起轰动的江州鼓乐,有上下飞舞、左右转动的民间花鼓;有江仙龙飞,参加过亚运会开幕式,名扬海外;有文武舞狮,有爬保龄球;有奇特惊险的高跷;有淡雅精致的亭台楼阁、后亭;有金光闪闪、壮观迷人的河津灯笼;多次进京演出的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的周浦梆子,深受观众喜爱的眉目;有面塑《河东花馍》,做工精美,色彩鲜艳;有独具魅力、生动的民间剪纸和刺绣;天寒地冻,光着脚,光着背,吃永济王昌的“背冰”,让你大开眼界。

我的家乡是山西运城,位于山西南端。素有“盐运之城”之称,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环境优美,英雄如星。

虽然运城没有江南西湖的风光和里约的风情,但那里有一种特别的美。

“西园”是运城的一个大公园,也是运城的一大特色,尤其是春天。一走进“西园”,就能看到道路两旁的桃花。每一朵都是那么的粉红和鲜艳,就像一个涂了胭脂的小女孩。在嫩绿的树叶映衬下,它们更加动人。

美丽的南风广场也是运城的一大美景。步入南风广场,芳草葱郁,繁花似锦;地广人远,心旷神怡。广场正南,玉柱巍然,龙图腾,蓄势待发。广场中央,凤凰浴火,凤眼闪闪发光。广场北端,文化长廊浓缩历史,展示文明,准备应对。广场内还有休闲活动广场、健身广场、夕阳红广场等分区。整个广场布局合理,既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运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运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无数优秀人才。有大禹、晋文公、关羽和王维。王波、柳宗元、王之涣、司马光等人。其中,关羽是我最得意的一个。他是三国时期的大明星。是五虎将军之首。他“忠诚而勇敢”。与张飞并称万人敌。他受到帝王将相的崇拜,也受到老百姓的崇拜。斩华雄、颜良,擒文丑,杀庞德,逃禁,独赴会,淹七军。我钦佩他的英雄气概,我为我的家乡有这样一位名人而自豪。

运城的风景也是令人向往的。

运城是一座绿色的城市,漫步在路边,放眼望去,全是绿色。到处都有绿草和鲜花。这里也有许多旅游景点,如关帝庙,永乐宫,鹳楼,舜帝陵,死亡之海和李佳庭院。无论是哪个名胜,人们都可以忘记烦恼,享受这里的美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运城会变得像世外桃源一样美丽。

我爱我的家乡,我真诚地希望我的家乡繁荣昌盛,天天充满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