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忘本”变身综艺咖,1亿制作费用被他们拿走8000万。
随着综艺的发展,很多凭借电视剧电影进入娱乐圈的明星开始转行做综艺。近年来,他们的影视制作和优秀作品明显减少。
再比如,李妮,近年来影视作品经常出现“断层”现象,但近两年来,她却经常活跃在综艺节目中。
尤其是在15,频率相当高。一年之内,她甚至参演了《全员加速》第一、第二季和《偶像来了》等6档综艺节目。(娘娘,请收下小小的鞠躬~)
不久前她出演了《王牌对王牌》第二季~
其实除了超哥、邵凯茜这样的知名艺人,也有一些新人、三线艺人,甚至不知名的小艺人,通过参加综艺节目大翻身。
“南薛北张”
薛之谦,曾经的歌手,现在是微博里最火的演员之一,也是“综艺之王”之一。其实他从微博段子一夜成名,然后很多综艺节目向他抛出橄榄枝,让他走上了不归路,一发不可收拾。2016接了近40期节目,包括《火星情报局》、《大学生来了》、《挑战者联盟》等大热综艺。
他的人气越来越高,现在连唱歌主业都蒸蒸日上,可以说是事业的“第二春”。
张玮和薛之谦本来就是“他是我哥哥”,命运如此相似。事实上,在华尔乐团的“单飞”之后,张炜逐渐步入了“过时歌手”的行列。但近两年开始转行综艺,参加了《明星大侦探》、《全员加速》、《蒙面唱将猜猜猜》等热门节目。他的人气一直在上升,“老司机”“段子手”的风格深受大家喜爱。
如今还和主持界一哥汪涵一起主持《天天向上》,张伟彻底翻盘了。
李健和迪玛希
《歌手》真的是造星舞台。李健老师的原创认知度不高。一是在《我是歌手》第三季中,他用天籁之音征服了观众;然后在最新一季的《歌手》中,他以一个个重复爆炸的段子大受欢迎。现在没人敢说他“不出名”了~
这一季《歌手》的最大赢家大概就是“进口小哥哥”迪玛希了。在他参加节目之前,国内观众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他。然而首映第一天晚上,官方朋友圈就被他帅气的照片和视频刷屏了。毫不夸张地说,他一夜成名。
邓紫棋和谭晶
歌手不仅培养了男明星,还培养了女演员G.E.M..在邓紫棋参加《我是歌手》第二季之前,内地知道她的人并不多,知名度也很低。但她参加节目后,人气瞬间飙升,同年还举办了35场个人演唱会。
就连她金鱼嘴的小表情也被网友曝光,成为网友一度模仿的表情包之一。
还有我们的“恶魔”谭晶。去年,她的首档综艺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引发全民热议,“《阿凡达》姐姐”成为当时最难唱的歌手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个综艺节目,谭晶一时间走红,名声大噪。在这一季的歌手中,她也是夺冠的热门之一。
为什么艺人热衷综艺?为什么艺人不擅长拍戏和创作,却热衷于综艺真人秀?业内人士总结了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1,投资时间短。
综艺拍摄周期比较短,自由度比较高。拍摄综艺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其他商业活动。
2.少花精力。
不像影视拍摄需要提前准备剧本,综艺节目准备时间比较短,耗费的精力也比较少。
待遇优厚。
拍摄一季综艺节目的片酬有时比拍摄一整部影视作品的片酬还要高。据相关媒体透露,资本哄抬综艺节目的酬劳,一亿元的制作成本,对明星来说就是八千万元。根据曝光的资料,艺人的综艺片酬分为四档:
一线之外:一个赛季5000万-8000万。
第一行:一季2000万左右。
第二行:一季几百万
其他:一季几十万。
3.为自己制作一张个性化的名片
综艺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比如,baby在《跑男》中被定位为“女汉子”,从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艺人和粉丝更有粘性,增加粉丝的忠诚度;同时也能增加曝光率和知名度。
综艺乱象愈演愈烈。
其实现在的综艺节目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客户愿意砸钱给明星,百分之七八十的制作成本都给了明星。节目的实际制作成本降低,节目质量得不到保证...行业乱象已经开始层出不穷~
比如综艺罢工现象频发。有的明星会因为拍戏时条件不好而选择停止录制,有的明星会因为心情不好而让节目组亮“空窗期”,甚至有的明星会因为过度劳累导致情绪崩溃而与节目组发生肢体冲突~等等。
当时,应采儿在节目中失去了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暂时停止了录制。
综艺节目同质化现象频发。
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被琳琅满目的综艺节目所主宰;不仅乱象严重,而且综艺节目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官员们悄悄地去找了“度娘”。有不少于20个歌唱节目,包括歌手和业余爱好者,歌手和业余爱好者。其中认可度最高的两个节目是《歌手》和《中国新歌声》,这两个节目也是“综合N代”~(妥妥的“老前辈”)
来看看吐槽节目吧。这两年发展挺火的。大大小小的吐槽节目越来越多,其中《奇缘说》和《吐槽大会》是两个比较优秀的节目。《奇缘的故事》也属于“综合N代”的网络综合类节目。很多女神都参加过这个节目,口碑都挺好的。《吐槽大会》也是一档热门节目,播放量相当大,经常霸占榜单(你看了李小璐那期吗?关关瞬间在卢晓姐姐身上转粉~)
还有,合作探险类节目也一度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热门综艺。节目中呈现的“冒险精神”往往能戳中观众心中的“兴奋点”。比如之前大热的《与贝尔的冒险》,我们看到很多女明星在节目中也是相当卖力的,比如张钧甯,官方真的直接把她换掉了。后来《我们的法律》《我们十七岁》等节目慢慢崛起~合作探险节目越来越多~
其实类似的节目太多,创新的节目太少会让人眼花缭乱,容易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就像两年前,非诚勿扰这样的相亲节目大行其道,各制作单位都想尽办法推出相亲节目。现在只有《非诚勿扰》是被迫支持的,其他电视台的这类节目也所剩无几。通过这个反思,太多的综艺节目只能让整个环境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