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言被翻案,为什么明星代言频频被翻案?谁应该付账?

就在最近,湖南卫视再次登上热搜,李被爆代言品牌携款跑路。加盟商指责湖南卫视无门大闹,大喊“把血汗钱还给我。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在明星代言频繁翻车的情况下,品牌还能继续带着钱到处跑?

最近湖南广电大楼下面聚集了很多人,8个人都穿着白色短袖,每个人背后都用黑色钢笔写了一个大大的字。合在一起,便是“李淫荡艺人”,引得不少路人围观。通过网上流传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有人在现场大喊:李,你的良心在哪里?把我的血汗钱还给我。为什么李突然变成了一个不道德的艺术家?到底发生了什么?原来是他代言的一家茶叶公司卷款跑路,骗了加盟商的血汗钱。据知情人透露,该品牌由快本的IP煎饼营打造,其他人是因为对快本和李的信任而加入的。没想到这么大的品牌被骗了,什么都没了。

不仅如此,今年8月,田玉娥的风险信息显示,该公司因通过注册地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此外,该公司今年多次因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被起诉,涉及多宗终审案件和消费限制令,且由于其他规避执行行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普通民众维权困难,只能将矛头指向明星代言人,试图利用舆论扩大影响力为自己讨回公道。

事实上,明星代言翻车的问题在之前也是层出不穷,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也成为了近年来明星代言频频爆炸的原因之一。明星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带货能力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粉丝经济的兴起,消费者被盲目偶像化,他们渴望区分名人代言的产品。爱钱帮平台下的产品因为贷款逾期不还被警方立案。数十万投资人在微博热搜上向平台“讨钱”。汪涵等曾因爱财而驻足台湾的公众人物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段时间,马伊俐代言的某奶茶品牌涉嫌诈骗加盟商高达7亿元。

虽然明星代言翻车事件屡见不鲜,但事件发生后,明星们的处理方式却非常一致。“道歉+解约”“我催促,我不负责”“道歉,解约,下次注意”成为处理的标准流程。这种轻描淡写的话,人民的血汗钱就化为乌有了。但是,明星代言翻车真的可以通过道歉来开脱吗?

新广告法中规定,有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广告代言人明知广告虚假仍作推荐的,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然而,受害者很难通过像李这样的加盟商赚钱来维权。

明星们为了代言而大热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为什么品牌敢这么大胆圈钱?一方面,付出的代价太小,他们很容易逃脱法律的制裁,使得名人和品牌不以为然。这就需要呼吁相关立法和监管部门做好相关的社会引导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只有付出一定的代价,名人在接受代言时才会更加谨慎。

另一方面,消费者疯狂偶像化,盲目为偶像买单。品牌都在利用这种心理不断“收割韭菜”,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明星代言的产品时要更加理性,不要盲从。此外,明星自身也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在接受代言时做好和解和风险预估,对自己和粉丝的信任负责,不要任性地消费观众的名誉。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