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懒癌晚期到一年骑行1000公里的运动员,我经历了什么?
从湖州出差到现在大概有两个月没骑过了。在我不骑自行车的日子里,我觉得我的生活有点不太快乐。
昨天,天气很暖和,我决定下班后骑自行车回家!从公司到家的骑行距离约为11 km。作为一个路痴,我已经很熟悉这条路了。
虽然北京的天气在零度以下,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激动的热度:“新的一年,我的骑行之旅又开始了!”"
一年来,我一个人骑行的里程就达到了近1000公里!比北京到我老家的距离还远!第一次看到这个年度体育报道的时候,我自己都惊呆了!
我以前是个很不爱运动的人,尤其是冬天。在我记忆中的那个冬天,我总是“在床上长大”。周末在床上躺到下午饿了,然后起来吃饭。吃完了又去睡觉了,别提多郁闷了。
那么是什么让我热爱运动呢?
2018年冬天,我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时候,刷到了一个很长的视频纪录片:《单车骑行中国》,很有启发。
他叫匡路,花了两年时间拍了这部名为《新疆行》的纪录片,好评不断。
一个人,一辆车,一些包裹,从武汉出发,到拉萨结束,骑行了大半个中国。
虽然这部纪录片的质量感人,镜头晃动,没有特别的故事,但我还是被它吸引住了,一口气看完了。
看完之后,我感叹:中国有那么多美丽的地方,但我一个都没去过。太可惜了!
然后我就有了一个想法,以后我要去那些地方!去青海湖骑自行车,去新疆吃葡萄,去西藏体验布达拉宫...
可是我每天都那么颓废,从小在床上长大,就算有一天有钱去,也没有身体去!
我们该怎么办?让我们开始运动吧!
我的锻炼从跑步开始。毕竟跑步是性价比最高的运动方式,所以我开始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大学田径跑。
说是跑步,其实一开始不能跑,只能边跑边走,通过运动软件记录自己的运动。
慢慢的,我可以不跑不走的跑一公里,三公里,五公里。
第一次达到5公里的时候好开心,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跑这么长的距离。
虽然5公里在很多运动健将眼里并不是很长的距离,但是对于一个曾经跑完800米就感觉死了的人来说,简直太好了好吗?
时间上,也从一周一次增加到两三次,最后达到一周四五次。
每次运动后,身体产生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让我感到非常快乐,这种愉悦感促使我下次继续。
《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习惯回路,由三个步骤组成。第一步,有一个提示,使大脑进入某种自动动作模式;第二步,有一个习惯性的行为,可以是身体的、精神的、情绪的;第三步是奖励,它让我们的大脑识别我们是否应该记住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使用。
那么形成运动习惯的电路是什么呢?
一个提示:周五晚上把运动服放在床边。
习惯性行为:第二天早上醒来看到运动服以为要去运动,于是穿上运动服走出家门,然后就很自然的去运动了。
奖励:运动产生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让人感到快乐。
注意:不要让自己一次性运动。比如你第一次跑5公里,不仅运动的快感会消失,还会产生疲倦、不适的负面情绪,让大脑拒绝接受这个循环。
所以习惯的培养在于循序渐进。
2020年,我的工作比较忙,每天没有太多时间做专项运动,所以我想:我能不能利用上下班的时间骑自行车培养另一种运动习惯?
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在习惯循环的回报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这种培养会变得更容易。
《习惯的力量》中说:习惯是由暗示、习惯性行为和奖励结合起来形成的,然后培养一种驱动这种循环的欲望。
培养欲望是什么意思?
在运动前期,我们通过“看到运动服——为了跑步而穿衣——获得快乐”的循环来培养习惯,这是一个刻意的练习过程。
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加,我们的大脑可以逐渐记住这个习惯循环,这样当我们看到运动服的时候,就会知道最后会有一个快乐的回报。
这样,即使在执行通常的行为之前,大脑也有一种渴望快乐的感觉,从而使习惯更加稳定。
所以当我从跑步切换到骑行的时候,运动产生的奖励并没有改变,提示产生的时候我已经在渴望快感了,从而达到了切换的目的。
从懒癌晚期到一年骑行1000公里的小运动家,我可以,你也可以!去寻找自己的习惯电路,培养习惯欲望,养成健康良好的运动习惯!
-结束-
下面是:@坚持录音的小霜姑娘,* * *喜欢好书,痴迷手账,爱旅游,却每天忙于逻辑。欢迎留言!
让时间保护你我的梦想!让我们建立一个梦想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