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一个人最快的方法是鼓励他一直“勤奋”

最近搜狐CEO张朝阳的一篇访谈火了。

当被问及“你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时,他直言不讳:

人生只有一次,要为自己向往的生活而努力。

但同时,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经不起每天的冲刺。

绝望中一味埋头,不会带来可持续的增长,反而会透支有限的精力,让人生提前走下坡路。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克制自己的“勤奋欲”,不盲目努力。

盲目的努力是无效的,停下来就是进步。

“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什么都不对。从起点到终点,再回到起点,整个人只有迷茫。”

寥寥数语道出了无数成年人的心声。

疫情不断重复,市场不断迭代,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家不禁自问:

辗转反侧得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人们越来越迷茫。

努力工作似乎是缓解焦虑的唯一方法。

但这个世界的复杂之处在于,你不一定要竭尽全力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失业一年》中,就有这样一段恋情。

大学毕业后,于和从一名银行出纳一步步走到了销售专员的岗位。

10年来,我没有请过一天假,甚至和男朋友逛街都穿工作服,以便随时回公司加班。

每天最早到,最晚下班,领导的脾气,客户的难处,都被她包容。

尽管辛苦,公司还是把新主管的位置给了一个刚入职一个月的新人,只因为她是董事长朋友的女儿。

新主管甚至提出绩效改革,直接作废了于和的20多万元销售提成。

于和愤怒地辞职了。当她按下工作暂停键时,她开始思考:

如何做出正确的努力以获得最大的成果。

她利用家里的业余时间,学习了因为工作辛苦而忽略了巩固的专业知识。

同时通过工作积累的人脉,积极了解各个行业,寻求适合自己的机会。

最终,她找到了一家倡导公平竞争的新公司,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实现了稳定持续的发展。

易中天教授曾经说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回报。

盲目的努力,一方面让人疲惫,另一方面让人看不到回报,最后陷入“越努力越焦虑”的恶性循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提是你知道路在哪里。

比起盲目的狂奔,最后陷入泥潭,放慢脚步,边走边看,更有可能走出人生的坦途。

与其急着上赛道,不如高效的选对赛道。

记住爱因斯坦的话:

做人也一样。

只有保持缜密的思考,选择一个可以持续的方向,才能形成经验和能力的有效积累。

著名的推销员乔·吉拉德出生在底特律的一个贫困家庭。

为了改变贫困状况,吉拉德在16岁时辍学打工,但一听说什么行业赚钱,她就立刻蜂拥而至。

20年来,吉拉德当过锅炉工,开过赌场,甚至当过扒手。

一直忙到35岁,没有收获预期的财富,却患上了严重的哮喘,负债6万美元。

吉拉德开始反思自己,放下了赚快钱的念头。

他来到一家汽车经销商,从实习生做起。

他用一张活页本和一支随意撕下来的笔,慢慢积累销售人脉,在一次次的磕磕碰碰中打磨自己的心态和沟通能力。

三年后,吉拉德以65,438+0,425辆的销量成为全年最畅销车型。此后连续12年,打破汽车销量吉尼斯纪录。

想起这样一句话:

成功的人生本质上是一个从沉淀到蜕变的过程。

只有通过足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外部环境中客观的认清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时候,人生停滞不前,不是因为努力不够,而是因为内在的随波逐流,导致外在的发展瓶颈。

毁掉一个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他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努力,最终彻底失去自我。

投资家查理·孟格曾经说过:

眼前的轨迹,虽然触手可及;地平线之外,有无限可能。

正确的方法,从来不需要过度的努力。

《升天》一书中有一句话:

在这个世界上,稀缺的从来不是努力,而是思考。

懂得正确做事,远胜于做10对的事。

3个建议,帮助你避免盲目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我曾经在一个节目上看过大学生宋笑生的经历。

大一课程结束后,宋笑生决定成为一名旅行者,所以他没有告诉家人就辍学了。

随后的三年里,他风餐露宿,跋涉了大半个中国,花费了8万多元,拍摄了数万张照片。

完成这段艰辛的旅程后,他打算加入国内顶尖的旅行社,用自己的经历和作品把梦想变成工作。

谁知他发的作品都被退回来了,一个编辑回复他:

宋笑生后悔了。如果他一开始就做足了拍摄分析,中间定期寻求反馈,就不会浪费三年的时间和精力。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在正确的道路上,只有通过规律的复盘,才能随时调整前进的方向。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有计划地平衡努力和回报,才能避免努力变成自我消耗。

前段时间,一份清华尖子生的课表红遍网络。

在感叹了密集的赛程后,网友们纷纷效仿,认为如果我们也这样努力,就能变得和清华、尖子生一样优秀。

半个月后,很多抄作息表的网友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出现了失眠、头痛、胸闷等状况,整个人都抑郁了。

后来清华的学生澄清,这只是他在最后冲刺阶段的安排,根本不适合做长期的课表。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适合自己的鞋子,才能带你走得最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适合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

而不是照搬别人的轨迹,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行稳致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花钱买的学习书籍,有一半发现是废话,但我强迫自己读完;

在一个公司得不到发展,整天很迷茫,从来不去想办法,做改变。

辛辛苦苦的项目一直在亏损,却始终不忍心停下来...

想着自己付出了什么,希望加大力度挽回损失,结果却是在错误的方向上越陷越深。

很多时候,人不愿意直接面对失去,只是因为害怕接受自己的失败。

但是正如爱迪生所说:

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谁的人生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不同的是,有的人明确目标后可以义无反顾,有的人发现错误后可以立马抽身。

及时止损不是懦弱。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生活将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我喜欢作家吴军的一句话:

人生的悲哀,无非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然后美其名曰“勤奋”。

盲目努力,不如停止思考;与其立志,不如有长远的志向。

成年人的顶级智慧就是走在适合自己的路上,进退自如,从容不迫。

在你的余生中,学会把焦虑放在一边,毫不拖延地努力工作。

生活不会总有回音,但时间总会给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