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公共场所最新疫情防控要求达州公共场所最新疫情防控要求是什么?
第二,保持指挥系统高效运行。坚持各级应急指挥部24小时值班、扁平化运作,完善平战转换机制,当地疫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实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指挥部指挥升级。各级常设工作组和防控班主要领导及防控专家先行处置,省级4小时内启动响应,市级3小时内启动响应,县级2小时内启动响应,确保疫情得到快速有效控制。
第三,加强多点监测预警。按照《新冠肺炎防控Delta等变异病毒技术指南》和《四川新冠肺炎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人、物、环境”监测。对监测中发现人员、环境、物品呈阳性的,按照“有阳光就报告”的原则,规范核酸初筛阳性和确诊病例的复核和报告工作。根据疫情情况,及时扩大高危岗位人员、物品、环境的监测范围,增加检测频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快调查、快处置,及时消除感染隐患。
四、防止国内外疫情的输入。严格实施进场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做到隔离人员应隔离。继续在机场、口岸和集中隔离场所开展全覆盖检查指导,及时排查和堵塞可能造成疫情扩散的风险漏洞。坚持“人同防”原则,加强进口商品全链条管控。密切关注全国各地疫情,依法依规对外省口岸入境人员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入川人员实施排查管理。做好社区防控,完善基层防控网络,坚决做到“应尽尽、应查尽、应管尽”。
五、加强重点场所防控。严格落实公共场所日常清洁、通风、消毒措施,医疗卫生机构、宾馆酒店、歌舞娱乐场所、旅游景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交通车站、超市、农贸市场、地铁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要严格执行戴口罩、测温、照明打码、扫码。严格落实首站责任制,飞机、火车、长途汽车、船舶等交通运营企业,应对来自高危地区的旅客开展拖地、信息登记、健康监测和信息报告。
六、严格管理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强化行业部门责任,严格落实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员工健康申报和体温监测制度,加强临时工健康监测,主动询问其生活史。接触入境人员、冷链物品的从业人员,以及在定点医院参与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救治的人员,采取轮班制,工作期间集中住宿、封闭管理,工作场所和住所之间点对点转运,避免与家属和社区普通群众接触。机场、港口严格执行“四个固定”、“四个指定”、“两个集中”,禁止国际客货保障人员与国内航班服务保障人员交叉作业。
七、落实各项大型活动防控措施。各类会议、展览、节庆、比赛等活动,按照“谁主办、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主办场所、承办单位和场所单位应当履行疫情防控责任,制定疫情防控预案和应急预案,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设置临时隔离场所,做好场地的清洁、消毒和通风工作。全面掌握活动参与人员的生活状况,做好参与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对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的人员及时采取隔离控制、送发热门诊治疗检测等防控措施。
八、严守医院感防控底线。继续推进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预检、分诊、首诊责任制,病房陪护、探视病人管理制度,发热病人和高危岗位闭环管理制度,全体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等四项制度。建立健全专业队伍年度考核机制、卫生行政部门月度抽查考核机制、医疗机构党政主要负责人重点和月度调研机制、医院感染防控责任追究机制等四项机制,千方百计堵塞医院感染防控漏洞。
九、织牢农村疫情防线。坚持“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包户”的“四级责任制”,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细化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监管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药店等。落实首诊报告制度,做好辖区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的监测和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尽快做好隔离观察和报告工作。认真落实高危地区回国人员信息登记、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减少聚集活动。
十、继续开展应急演练。各市县要立足实战,采取不预设工作场景和防控对象的方式,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指挥、疫情溯源、风险区域划定、圈子管理、人员排查、全员核酸检测、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等新冠肺炎全流程应急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锤炼队伍,确保当地疫情发生后处置科学、准确、有序。
十一、提高疫情精准防控水平。持续优化“四川天府健康通”功能,整合采集更多部门数据资源。完善编码转码规则,对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区域入川人员、风险区域圈管理重点人员及时分配红黄码。把公共场所明码扫人流量作为硬性规定,防止松而紧,有时没事,做到“全亮全扫”,最大限度提高重点人群的筛查识别率。
十二、提高疫情防控能力。为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的需要,储备疫情防控物资、生活用品和人才队伍。制定定点医院和集中隔离场所应对极端灾害的应急预案,准备备用场所。加强在公安、疾控、大数据、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合作。、“平战结合”组建流调队伍,科学配置专业结构,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加强演练和“备战”,全面提升流调溯源能力。完善和细化区域核酸检测应急保障和调度预案,优化城市核酸检测基地、移动核酸检测机构和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布局,增加设施设备,配备采样和检测人员,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和实验室间评估,不断提高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响应能力和效率。
十三、增强人民群众的个人防护意识。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积极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要求”。中高风险区和“四川天府健康通”入川人员为红黄码人员,应第一时间主动向村里报告,积极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十四、加快疫苗接种进度。加强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政策和科普知识的普及,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预防接种安全,规范接种流程,落实便民措施,纠正不合规接种行为。稳步稳步推进新冠肺炎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未接种人员安排,逐级建立名单台账,采取集体预约和个人预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无禁忌症、符合条件的人员加快接种,确保适龄人群“应接尽接”、重点行业“应接尽接”,尽快形成免疫屏障。
15.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努力实现生产经营活动持续防控、疫情反弹和发展。恢复旅行社组织的跨省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但不得前往高风险地区或在高风险地区承接旅游团。旅游景区严格执行“预约、限流、错峰”措施。公路、铁路、民航、港口码头要保障人员有序流动,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有序组织学校、园区开放,做好师生健康监测和可疑症状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