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多久有效?

有朋友问:跑步多久有效?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我们想通过跑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因为跑步在于坚持,所以短期和长期效果是不一样的。

跑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改善基础代谢,强身健体,减肥塑形,缓解压力,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耐力,而且对生活方式和思想认识都有积极的作用。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适当的跑步有助于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改善血管弹性,避免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因为跑步的持续时间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但要达到以上效果,还必须注意跑步的频率和强度。

跑步2周以上才能健身。

“强身健体”主要是指促进消化、锻炼筋骨、提高抵抗力的作用。俗话说“饭后散步,活到九十九”。低强度的快走和慢跑都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但至少要坚持两周以上。当然不是一定要跑10公里,3公里或者5公里。

2008年,《美国身体活动指南》发布了面向大众的权威运动建议,其中核心要求是成年人每周应累计至少150分钟(2小时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1小时15分钟)高强度运动。也就是说,每次快走30分钟,每周5天;或者每周三天,每次参加25分钟的跑步,就能达到最基本的锻炼,有益健康。

跑步1个月以上,减肥效果明显。

要达到明显的减肥效果,需要一定强度的运动。当身体所需的能量供不应求时,就会消耗一部分脂肪,所以持续消耗会达到减肥的目的。刚开始跑步的人,体重可能很快会有变化,但如果想明显减肥,至少要坚持一个月。

减肥运动需要消耗脂肪,但是脂肪的热量值极高。跑一趟要烧多久?根据美国运动医学协会的推荐,减肥的人需要在普通人的基础上增加一倍的运动量,即完成至少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15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跑步3个月以上可以改善心肺功能。

我们都知道,跑步是改善心肺功能最有效的运动。心肺功能的改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规律的呼吸节奏,尤其是深呼吸。每周跑三次,每次强度1小时。如果你坚持至少三个月,你的身体会经历一个永远不适应的跑步,最后你才能适应这个强度。

有氧运动特别适合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系统慢性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从而改善和提高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跑步3个月以上能有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长期运动可以改善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可以降低血压5~10 mmHg。队列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定期锻炼可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因此,建议非高血压人群或高血压患者在日常活动之外,每天做30-6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4-7天。

运动强度通常用最大心率来评价。《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中推荐的中等强度运动是能达到最大心率(220-年龄)60%~70%的运动。比如50岁的人通过中等强度运动应该达到的心率是102~119次/周期。高危患者需要在运动前进行评估。有证据表明,运动强度越高,血压越低,但目前的风险尚不明确。

运动促进肌肉和其他组织的消耗,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运动可以减轻体重,减少体脂,增加肌肉含量,增加组织中的胰岛素受体,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和其他相关药物的用量。

运动时肌肉要多利用脂肪酸,这样才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善血脂代谢,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跑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你要坚持。只要你养成了热爱运动的习惯,你一定会从中受益,获得充分的健康。从现在开始,你不妨多走走,多跑跑,你的身体会感谢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