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的技巧,剪了就能祛病。
道家功夫?2350
甩手的技巧可以调理多种疾病,对身体压力大、肝病、心脏病、神经衰弱、气管炎、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病有明显疗效。以下是这套技术的练习方法。
[第一种类型]
1.两脚平行与肩同宽站立,脚尖、脚跟压地。
2.保持双臂伸直自然下垂,手指并拢,掌心向后。
3.小腹内收,肛门回缩,腰背拉直(不要挺胸),上半身放松,下半身注意,思想保持轻重。小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
4.眼睛盯着远处的固定目标,排除杂念,专注手脚,默默数着切手的次数。
5.保持双臂伸直,同时前后摆动。不用力向前扔,不要太高。手臂和身体之间的角度大约是30度。用力向后抛,手臂与身体呈60度左右。这时,通过肌肉的反应,双手自然向前弹起。
6.重复切割动作,从少到多,从500次到2000次(约40分钟)。为了增进健康,每天练习两次(每次600-1000次);为了治病,应该加倍。
此技能不仅可以活化身体,循环气血,增强消化功能,还可以治疗肩臂风湿疼痛,改善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第二种类型]
1.站姿和第一种一样,要求通过鼻孔自然呼吸。
2.抛手时,头部和上半身同时向左后方旋转,右手向左摆动,拍打骶骨(手臂正后方);把你的左手扔向右边,用你的手背击打你右臂的上部。回头看左边。
3.将上半身向右后转,左手向右摆动拍打骶骨,右手向左后摆动拍打左臂上部。左右交替摆动20次。
4.头部和上半身同时向左转,右手拍打腰椎,左手向后方猛击,手背拍打右背部;然后上半身向右转,左手向右前方摆动拍打右腰椎,右手向左后方摆动用手背击打左腰部。左右互动摇摆20次
5.上身向左转动,右手拍左胸椎,左手拍右背部;再向右转,左手拍右胸椎,右手拍左后背。左右交替摆动20次。
6.同上,左转,右手拍左肩胛骨,左手拍腰背部中间;反之,左手拍右肩胛骨,右手拍后中部。大约20次。
7.同上,左转,右手拍左颈后部,左手拍腰背部中间;向右转,左手轻拍右颈后部,右手轻拍后背中部。大约20次。
8.切割时头部的旋转叫摇天柱,上半身的旋转叫转滑轮。从下往上(骶骨、腰、胸、肩、颈),各做两次,时间约5分钟。
此法对增强脏腑功能有明显效果。
[第三类]
1.站姿和第一种一样。
2.眼睛向前看,上身保持直立,闭嘴,鼻孔自然呼吸,舌尖轻轻触碰上颚。
3.保持双臂伸直,掌心向前(大拇指向外),同时用力将双臂摆动过头顶,然后抬起脚跟。
4.双手离头伸直握拳,踮起脚尖,脚跟站立;同时,提肛。
5.要求切割动作要快,脚跟、脚尖、手要上下协调,肛门要上提下缩。上下一次,从30次开始,逐渐增加到100次(约4分钟)。
这种技术可以加强腿部力量。
切割技巧简介:
甩手术是道教强身健体、治病延年的一种技能。1960s在台湾省、香港等华人社区比较流行。切投之术,在易筋经经典、秘境易经经典主编小1963中早有提及。
《斩手十九诀》记载:“上要虚,下要实。头要挂,嘴要挂。牙要敲,舌要摸,津要吞。胸要絮状,背要抻,腰要轴,臂要抖,肘要重,腕要重,手要划,腹要实,十字要松,肛要举,踵要石,趾要抓。”《割手之歌》有四段:(1)提到了内心。(2)不断伸展开关节,活络舒筋,使气下沉,虚实变化以利开合,气贯穿四肢百部。(3)脚在肩部向下,上、下、第七脚有重心,可以头重脚轻。(4)切手治病的原因是什么?比按摩和金针要好。百病皆因气脉不通,静病难侵。
推手技术的特点是“上虚下实”,动作轻柔,注意力集中,双手抖动。这样可以改变上实下虚的状态(如高血压、头热、四肢冰冷),使下半身坚挺,上半身放松,病就好了。僧人入门时经常宣扬这一壮举,作为治病强身的一种方式。
锻炼的要点是站直,脚保持伸直,用脚尖抓地,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手臂前后同向摆动,向后用一些力,不要向前,靠下落的力量向后摆动。运动调节身体对防病治病还是挺有效的,但还是要注意要领,根据症状调整运动量。练习时以平抛为标准,但因为老师的学习或练习经验,也有采用高抛低抛的,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