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盛行于唐代。那时候蹴鞠有多流行?
宋代时期,蹴鞠在上层社会广泛流行,从帝王将相到达官贵人、文人士大夫,似乎都对蹴鞠有着特殊的喜爱。
除了娱乐健身,蹴鞠还具有外交礼仪、宴会娱乐、增进友谊等社交功能。
《宋史》记载了皇帝和朝臣在不同场合玩蹴鞠的活动,不同场合蹴鞠的作用也不同。
据《宋太宗史》:
太平兴国五年,“三月伍子胥,太子、丞相、淮海王及其属下蹴鞠大明厅”。
这里的“淮海王”指的是已经陨落的吴越王钱楚。那时,钱俶已经是宋太宗的大臣了。
唐太宗、太子、宰相、淮海国王和他的诸侯在大明殿里玩蹴鞠。
这次君臣相见有一项特别的内容——在大明殿打蹴鞠,参加人数多,档次多,规模大。
全部都体现在这几句话里,明显是作为一种仪式活动出现的。
蹴鞠的非政府组织——圆俱乐部
宋代时期,由于民间蹴鞠文化的火热,产生了一大批蹴鞠爱好者。这些人每天都在一起玩蹴鞠,或者和其他团体一起参加蹴鞠比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蹴鞠社,叫圆社。
最早的蹴鞠俱乐部是云起俱乐部。因为民间蹴鞠以踢高为佳,所以用“云起”二字表示可以高如云。云起社团的活动更加频繁,不仅招募成员,还组织比赛和提供场地。后来出现了更多的蹴鞠俱乐部,因为蹴鞠是圆的,所以最后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名称:圆社。
圆社对蹴鞠的发展至关重要,使蹴鞠活动向群体化、职业化发展。圈子社会的作用大致可以列为三点:
第一,圆社把分散的蹴鞠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集中的蹴鞠文化。
第二,圆会统一了蹴鞠的规则,让蹴鞠爱好者更加专业。
第三,因为圆社的影响,蹴鞠更受欢迎,许多妇女参加了蹴鞠队。
此外,圈社的建立对古代其他体育娱乐项目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摘要
蹴鞠起源于战国时期,经历了朝代的发展,在唐宋尤其是宋代达到顶峰。同时,宋代火热的蹴鞠文化催生了蹴鞠俱乐部圈。民间圆社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蹴鞠文化。
蹴鞠作为中国古代一项著名的体育运动,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极其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到了明朝,蹴鞠被朱元璋强行废除,大明律规定:“凡蹴鞠皆卸。”可惜如此严厉的禁令让蹴鞠在明朝戛然而止。希望通过本文,对你了解古代蹴鞠和宋代蹴鞠文化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