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带着儿子一起做瘦身运动

在才华横溢的央视,这里的主持人代表了中国主持人的最高水平。

能脱颖而出的就更好了。

李瑞英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国宝级主持人,李瑞英的专业能力已经超越了苍白。在28年的主播生涯中,她保持了零失误的完美记录。

除了专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瑞英极高的职业道德。

在《新闻联播》播出前几分钟,儿子不慎摔倒受伤,李瑞英忍住悲痛,继续播出,没有让观众察觉到丝毫异样。

有网友指责她太冷血,但其实李瑞英坚强的外表下包含着难以言说的痛苦。

01,开播。

李瑞英1961出生于一个高级干部家庭。在严格的家庭教育下,她从小就比其他孩子自律。

在学校成绩优异,在生活中,她依然保持着严谨的态度,从不让父母担心。

就是大家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李瑞英从小就表现出独特的天赋,一副好嗓子对她帮助很大。

每次学校开联欢会,同学们总会推荐她当主持人。

她端庄的外表,加上优美的嗓音,使她成为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很受欢迎。

闲暇之余,李瑞英总是在卧室里读诗读文,对文坛深深迷恋。

很快,李瑞英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在专业训练和系统学习的双重加持下,李瑞英进步显著。

无论语音,语调,还是情感,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周考还是月考,李瑞英总是名列前茅,连老师都注意到了这个天赋异禀的女孩。

1983年,李瑞英毕业。毕业后的第二年,她公开露面并主持了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和晚会。

后来在《祖国大家庭》《看今朝》《一个忽悠》等节目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作为新人,她在台风中沉稳,从容,不慌张,这一切都与央视的要求不谋而合。

李瑞英因为在这个节目中出色的专业素质,立刻引起了央视领导的关注。

没过多久,她就被闭路电视捕捉到了。

很多人以为只要在央视工作,就已经是有成就的了。

其实跨过央视的门槛,才是真正审判的开始。

作为官方电视台,李瑞英的一举一动都要按规定执行,所以她只能更加努力,不敢懈怠。

面对同样优秀的同事,她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自己。

为了保证自己在主持时每个字都读对,李瑞英干脆买了一本新华字典,认真研读起来。最后,他能够倒背如流地背诵整本书。

很多观众对此都给予了很大的好评,认为李瑞英很敬业。

她只是谦虚地说:“新闻联播必须严肃,容不得半点差错。我只是做了我专业做的事情。”

02.步入婚姻殿堂

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一年后,她决定嫁给她儿时的伙伴张玉嬿。

婚后,两人孕育了新的生命。

李瑞英虽然是个工作狂,但生完孩子后并没有急着回去工作。

冒着被其他主持人取代的风险,李瑞英选择了和孩子们在一起。

直到孩子大一点,可以在工作期间托付给婆婆照顾,她才重返职场。

回归主播生活的李瑞英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工作,事业突飞猛进。

1991结束,李瑞英直接走上央视春晚舞台,成为全国知名主持人。

没过多久,为了适应潮流,央视开始改革,实行新的制度——《新闻联播》由原来的早期录制改为现场直播。

这种巨大的变化对主持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不仅要能临场发挥,还要大方流畅。

领导考察了很多人,但这个重任最终落在了李瑞英和罗京这对黄金组合身上。

在当天的直播过程中,李瑞英和罗京面对新的体验并没有怯场,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这不仅再次证明了李瑞英在主持方面的专业技能,也为央视的新政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后来这个直播也成了主持人行业必看的标准模板。

在1997,这位老搭档也是邓小平同志逝世和悼念现场直播的主持人。

他们两个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没有出任何差错。

别说标准的语气,就连表达都很得体。

所以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这种抗压能力和韧劲真的让人佩服。

但相比李瑞英事业上的一帆风顺,现阶段她的个人生活却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03,意外的到来

一天,李瑞英正在例行准备《新闻联播》的资料,结果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提示的铃声。

如果在平时,节目马上开始,李瑞英肯定不会理会这个电话。

但是那天好像是心灵感应,在心里挣扎了一下之后。

她毫不犹豫地接了电话,然后听筒里传来家里保姆慌乱的声音。

保姆明显吓坏了,描述的语无伦次。原来,李瑞英的儿子不慎坠楼,摔得很重。现在他满脸是血。

保姆不敢轻举妄动孩子,怕出事,就给她打电话举报。

李瑞英听着保姆的叙述,顿时手脚冰凉,一股寒意从脚底延伸到头顶。

大脑瞬间一片空白,她甚至无法想象儿子现在的处境。

一想到聪明的儿子躺在那里浑身是血,李瑞英就心痛。

李瑞英想回家看看孩子们。他直接从椅子上站起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引起了所有同事的注意。

看着四面八方同事疑惑的目光,李瑞英慢慢回过神来。

看着眼前明亮的摄影棚,几十台摄像机正齐刷刷地对着她。

无数工作人员已经到位,电视机前还有亿万观众。李瑞英深深理解自己肩上的担子。

主持人在开播前突然出门,已经是重大播出事故,无异于给同事一个烫手山芋。

除了增加麻烦,没有任何好处。

李瑞英调整心态,压下所有的焦虑和急躁,平静地摇了摇头,清声说了句:

“没事,大家继续。”

然后对电话那头的保姆说:“你先带孩子去医院,我忙完了再去。”

指示灯亮起,《新闻联播》照常为观众带来最新的新闻播报。

李瑞英的敬业精神让她忘记了儿子的病情,眉眼间没有一丝担忧。

不仅观众没有注意到,就连她旁边的搭档也没有注意到她的异样。

直播结束时,一向内心强大的刘瑞英瘫坐在椅子上,担心、恐惧、焦虑等情绪涌入,忍不住失声痛哭。

到了医院后,她紧紧地抱着儿子,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温暖的身体,终于松了口气。

孩子没事就很幸运了。

李瑞英每次回忆起这件事,都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孩子:

“孩子受伤了,我作为母亲没能第一时间赶到他身边,是我的失职。”

但是为了工作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是新闻联播直播。

李瑞英的经历被媒体曝光后,网友的评论也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有网友认为李瑞英临危不惧。听说儿子坠楼,他应该坚守岗位,牺牲家人去帮助大家。

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是大家的榜样。

另一方面,其他网易云认为亲生母亲在知道儿子出事后还这么淡定,有点太冷血了。这就是“没人知道”。

对她来说,坚持播音是做主持人的基本操守,不想用来“卖烂”。

至于她冷血,那是毫无根据的。

十月怀胎,一次分娩,其中的艰辛是别人无法理解的。她像任何母亲一样爱她的儿子。

不是因为她冷血,而是因为她责任重大。

李瑞英的沉默纵容了网络负能量的发酵。直到一次采访,她才终于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

她说:“《新闻联播》的受众是全国人民。作为一个专业的主持人,我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没有人能暂时代替我。如果我主动离职,我所有的同事都会遭殃。我做不到。"

面对主持人问她,她并不后悔当时的决定。李瑞英眼神坚定,语气肯定:“我欠孩子钱,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网络上攻击她的话语从未停止过,但唯一打动她的,是她对儿子的愧疚。

因为是公众人物,李瑞英从来没有参加过家长会,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

孩子小的时候,不理解妈妈的职业,想知道为什么别的妈妈可以围着孩子转,自己的妈妈却只能出现在电视上。

李瑞英把孩子抱在怀里,看着星空。

第一次当主持人的场景浮现在脑海里,那种悸动和喜悦至今难忘。

她耐心地向孩子解释:“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责任,母亲的责任是守护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

或许正是这种态度,让李瑞英成为了主持界公认的天花板。

即使面对外界的质疑,她也从未怀疑过自己,并致力于不断进步,不断学习。

她努力了很多年,燃烧着岁月,只为播音。

2014,李瑞英搭档张宣布退出《新闻联播》,一代人的青春告一段落。

04.享受退休生活。

多年忙碌的生活让李瑞英一刻也忙不过来。

对于李瑞英来说,主持这个活动是她一生的挚爱。

即使我已经退休了,我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渴望。

即使她退居幕后,她仍然保持着规律的作息时间,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看书。

这些习惯早已铭刻在她的DNA里。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发音不标准的人,她总是默默摇头。

有一天,她突然想到,自己有时间有能力,为什么不把时间花在教育孩子上呢?

就这样,她开始专注于培养播音人才,利用自己多年的知识和能力,科学有效地帮助更多的学生提升技能。

她经常去大学讲课或举行学术交流。

每次来学校都能遇到很多粉丝,几乎爆满,有时候连过道都是人。

除了学生,就连老师也不愿意错过学习的机会。都对“央视的脸”充满期待。

中国传媒大学的学校还专门给她开了一场讲座。

李瑞英向大家解释:“我是国家培养的人。为了不浪费国家资源,我想把我所有的技能都教给祖国的花朵。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继续做出贡献,是我最大的荣幸。”

因为她的突出贡献,中国广播电视社会团体联合会也将播音主持委员会主席的职责委托给了她。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李瑞英在教学一线的照片。

与以往屏幕上展示的高冷特产形象相比,她现在就像变了一个人。

身材圆润了很多,但是气质还是不错的,人也很和蔼可亲。

用了几十年的短发积累下来,穿衣的时尚潮流与黑西装白衬衫的形象相去甚远。

回答学生的问题时,充满了耐心,眉眼间有柔情。

还有一个不起眼的人坐在台下默默的看着她,眼神里充满了无法转开的甜蜜。

他就是李瑞英的丈夫张玉嬿。

大多数时候,张玉嬿扮演着“她背后的男人”的角色。在李瑞英高知名度的背景下,他在大众眼中并没有太大的存在感。

而不是像大多数女强男弱的情侣那样渐行渐远,温暖自己的心,守护大众不知道的另一面。

他们结婚已经30多年了,但是感情还是很好。

那时,当李瑞英还在播报新闻时,张玉嬿总是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从不错过妻子的每一次拍照。

有时候我会用笔记本记录下可以改进的地方,还给老婆。

后来李瑞英退役后,丈夫成了小粉丝,外出讲学,总是坐在台下陪着。

活动结束后,两人手拉手回家。

夕阳西下,淡淡的橘黄色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给他们涂上一层朦胧的感觉,真让人羡慕。

除了教书,李瑞英把剩余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公益活动中。

当时她主持《新闻联播》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贫富差距。大城市的孩子们吃饱穿暖,但是在偏远地区仍然有穷人。

出生在这个家庭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学。即使有学校,他们也需要步行十几公里或者翻山越岭才能到达。

除了自己捐款,李瑞英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引导身边很多朋友和企业为贫困儿童募捐。

据统计,她现在每年能捐几百万给孩子们建学校,买文具。

光捐钱是不够的。李瑞英会定期去山里看望孩子,每次去都会带几袋东西,很贴心。

回顾李瑞英的半生,可以发现她是一个反差很大的人。

工作一丝不苟,即使被骂“六亲不认”,她也不为所动。

但在工作室之外,李瑞英是一个善良的人,关心这个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性格,会让她收获无数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