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回头看路上,6篇文章,600字

按照县纪委的要求,我认真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纪实》电视专题片,分四集播出:承诺与期待、正风肃纪、把握节点、正风民生。通过观看,纪录片剧情带我去了很多第一现场,感触良多。

总感觉在路上1

中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通过剖析典型案例,以案为镜,以案明纪,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监督执纪故事,反映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情况和成果,展示了党中央正风肃纪、纠正“四风”、严惩腐败的决心和勇气。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我处在监督执纪问责的第一线。通过观看专题片,我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学习,以案为镜,以案为戒,以镜为鉴,以案为训,坚定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时刻思考贪欲的危害,时刻革除不合理的思想,时刻修养政治之德,时刻自律,拒腐防变,筑牢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防线。二要明确责任。进一步履行执纪监督问责责任,推动“两个责任”压实,强化源头反腐,推进关口前移,把权力“瘦身”作为廉政“强身”,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高举反腐利剑,从严治党,使严明纪律和规矩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常态。三是敢于承担责任。趁热打铁,我们必须努力工作。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敢于担当,担负起捍卫党纪、纯洁队伍的重要责任,忠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坚定反腐败的决心,经得起诱惑,经得起考验,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永远在路上。2.

从第一集《人心回头》到第八集《标本兼治》的电教片《永远在路上》,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色列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高度,正气凛然、纪律严明,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发挥出来,不想腐的效果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专题片不仅通过列举几起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还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深入点评和剖析,警示和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任和信赖,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心连心》的播出,向观众展现了党中央强人反腐的一面,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是党性发生了变化,深陷腐败漩涡的一面,是贪官自我放纵的一面;也是一本以案为镜,以案明纪,催人奋进的反腐教材。视听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终成为贪官并锒铛入狱的。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会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地看到罪与罚的界限,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同时也在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一个信号,政府工作是公开的。以前审判这些贪官的过程和细节,老百姓是看不到的。由此可见,我们的政府工作的进展是越来越公开的,我们也一直在理解广大群众的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腐败分子依据党纪国法被绳之以法,说明中国* * *产党敢于正视问题,捍卫党纪,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总是在路上感觉3

专题片里的“老虎”可以说是地位显赫,待遇优厚,什么都不缺。为什么仍然有极少数高级领导干部因为腐败而锒铛入狱,终身遗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道德标准降低,脱离人民。因为长期身居高位,放松了思想政治学习,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严格。他们长期脱离基层和人民,工作变得虚浮。他们忘记了人民的利益,无视党纪国法,有严重的侥幸心理。他们无视了“治安是高压线,谁碰谁触电”的道理,陶醉于手中的权力和所能吸收的非法利益。

第二,缺乏服务意识,党性修养不强。长期在重要岗位上,接触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心理发生了变化,工作主动性降低,服务意识淡化,党性丧失,党纪国法遗忘,盲目攀比,贪图享受。甚至为了达到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违背了干部任免原则和组织制度,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工作意图和创造性,损害了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第三,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思想滋生。由于长期分配社会公共资源,手中有形无形的资源积累增加,思想发生了变化,产生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权力观、政绩观、金钱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崇拜权力,盲目相信金钱,片面追求政绩,辜负了党和国家多年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

永远在路上。四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6月65438+10月65438+7月开播。影片拍摄了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了7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和10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免职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当事人陈述意见,穿插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讲述和分析,剖析典型案例,讲述生动的监督执纪故事,令人思绪久久不得安宁,极具警示和教育意义。

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色列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向人民作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立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四年来,我们党从转变作风入手,发力反腐,下大力气解决宽严相济管党治党问题,充分发挥不敢腐的震慑作用,不想腐的效果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7月,在庆祝中国* * *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再次提醒全党“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但还在继续”。

永远在路上。5

2065 438+06 16 10月20日,我看了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镜头前违纪的省部级官员的忏悔和反思,让我深受触动。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悔恨和愧疚,更感受到了我们党严惩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决心。

《永远在路上》列举了一批省部级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例。苏荣、白、、周本顺、李等本案当事人发表了意见,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悔悟,并对案件进行了深入点评和分析。他们的腐败是惊人的,我们应该为这种不正之风付出代价。这部专题片教育我们,党员应该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规则,建立坚实的理想信念基础,并在未来的生活中向他们学习。我们永远不要在理想信念上迷失方向,永远记住我们是党员。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表明了中央坚决清理“四风”的决心,也表明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在改进党的作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我们不应该低估风格的问题。如果党的作风出了问题,必然会失去人民的信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我们失去了绝大多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印象最深的是白谈到自己的贪腐动机时说:“我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买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种想法已经改变了。”比较的核心是人性。对于这样的人性,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时刻提醒自己要坚定理想信念,不要踏入权利的深渊。只有当我们知道党员的权利是人民赋予我们的,我们才会用我们的权利为人民服务。

永远在路上。6

在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透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他的儿子和老板搞房地产,周本顺只需要不发一言地参加儿子的饭局,儿子的事情就会顺顺利利。这就是周本顺所说的一个“平台”。

“平台”的效果来自于权力的影响。权力的含金量不仅在于它对特定范围内的人、财、物、物的直接支配,还在于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危险因素,即权力的光环效应。一个官员的眼神和举动,可能会让想要他的人产生无限遐想。“平台”花样百出,参加饭局只是其中之一。企业违规搞建设,有官员撑腰,就会一路绿灯;非法集资,随着官员在电视台鼓吹,营销的可信度迅速上升。为亲属、朋友、利益相关者“站台”的方式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利用权力的影响力推动违反规定、纪律或法律的行为。

这种“站台”是党纪严令禁止的。为什么官员能成功为亲戚朋友和商人“站台”?权力制约不够、监督不到位是重要原因。“权力之树”如果不及时修剪,肆意生长,其枝叶就会超越自己的领地,容易滋生腐败的“恶之花”。所以一定要扎紧制度的笼子,让权力的车轮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一旦党员干部对个人出现“站台”迹象,应及时提醒,避免酿成大错。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领导干部要着眼于让权力产生正能量,要“为民立场”,“为公共利益立场”,而不是为了私利。

6篇600字的文章《永远在路上》;

★ 2016 6永远在路上的随笔。

★永远在路上5篇随笔。

★《永远在路上》经典回顾精选作文

★ 2065438+2006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的感觉:2017

★路上总要回头看看,体会一下范文。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点评

★人心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看五篇。

★ 2016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