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主动看书,而你的孩子却在“打卡”?

罗兰曾说:“多读书,多学习,多寻求经验,才是未来的保证。”

作为一个宝爸宝妈,从感知生命的存在开始,她就有意识地进行亲子阅读:怀孕期间,她轻声细语地读给肚子里的宝宝听;出生几个月后,我给孩子看了一张小卡片,读给他听。一岁以后,握着他的小拇指,边读书边教他读书。......

过了几年,家里的童书堆积如山。虽然每天都是家长和孩子必须要读的,但是孩子和网络名人一样,到时候也会乖乖的找家长读。看完之后,他们立刻起身离开,通常不会主动自己去看。

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主动看书,而你的孩子却在“打卡”?

直到看了《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我才意识到,在亲子阅读的道路上,仅仅“坚持阅读”是不够的。单纯的“坚持阅读”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磨孩子的阅读热情,变成打卡游。

作者梅根·戴利(Megan Daley)是儿童阅读专业的学生。她生长在书香门第,从小爱读书。接受过专业的阅读培训,掌握了儿童阅读领域的专业知识。他根据自己20多年的育儿和教学经验,整合了这本书。根据孩子阅读能力发展的各个阶段,他就如何带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如何理解书籍的内容,如何将阅读融入生活提供了建议。

那么,她能做些什么让孩子爱上读书呢?

孩子多大开始给他们读书“合适”?

梅根·戴利明确指出:“当然是从出生开始!”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生来无知到长大后无所不知。孩子们需要一种带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电视和视频虽然色彩丰富,还原度高,但对宝宝的视力影响很大。所以,读书是认识世界的最好方式。

“书籍应该是新生儿的标准,也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家长要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一岁以下,可以看一些文字少、画面多、色彩鲜艳的儿童读物,最好是卡通形象,孩子容易接受。

作为一个四岁半的宝宝,从女儿三个月开始,我就和孩子一起学习。一开始我选择杂志而不是国外的绘本。我个人觉得孩子在最熟悉的环境里走的最快,所以我选了中国的书。我首先读的是《婴儿画报》杂志。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1岁以上的孩子。

可以说,在女儿3岁之前,她是非常喜欢读书的。她经常拿着书来找我,让我读。通过阅读,她不仅让他认识了蝴蝶、蜜蜂等。,也让他明白了“我要攒钱给爷爷买助听器。”

正如梅根·戴利所说,“我给孩子读书,让他们享受读书的乐趣。”

所以,宝爸宝妈们,不要闲下来,一定要多抽时间带孩子走进读书的大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是,随着孩子上学,外界的吸引力增加,孩子很难保持阅读的兴趣。一些孩子甚至放弃阅读,转而看电视。

0-3岁的孩子喜欢读书,但其实未必真的喜欢,只是因为读书是唯一出门的娱乐,4岁以后还能主动看书的孩子才是真的喜欢读书。

女儿4岁左右,不再主动拿书,而是哭着看动画片。

那么,如何让孩子从“假爱读书”变成“真爱读书”?

梅根·戴利在书中指出,要吸引孩子的兴趣。我总结为“扮小丑”。

做小丑,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开心,让孩子感兴趣。每个孩子都喜欢小丑。小丑可以改变不同的模式,总能给孩子们带来惊喜。

那么作为家长,要保持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就必须向小丑学习,改变不同的模式。

除了直接给孩子阅读,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陪伴孩子阅读:

1.创作手工书籍。

孩子在看书的时候也会有各种奇思妙想,也可能会随便编个小故事,家长可以及时记录孩子的小想法和小故事。根据孩子的故事和他们一起制作手工书。

如果孩子平时有画画的习惯,就让他们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帮他们把这些“故事”记录在画的背面。慢慢的,他们会学会把图像和文字联系起来。

通过创作手工书,不仅能让孩子觉得有趣,还能培养孩子自我探索的潜能。

2.皮影戏

对于故事性强的书,看完之后,家长和孩子可以用皮影戏的形式和孩子一起表演。

小丫头四岁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看西游记。但是小孩子很难记住故事,所以我买了一套皮影戏器材,每天晚上和他们一起玩皮影戏。女儿特别感兴趣,一边做手术一边表演。既锻炼了手的协调性,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时,尽可能让孩子多听、多看、多做,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更加专注,也能让整个阅读体验更加有趣。"

油漆

“鼓励孩子大胆地绘画、写作、创作和修改,是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接受自己没有错的‘艺术错误’的最好方法。应该把写字画画和读书一起作为一个整体的方法来培养识字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创造文字和形象。”

只有发自内心的主动,才是稳定的爱,所以家长要做“小丑”,变换不同的花样,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形成稳定的阅读习惯。

读书是最划算的教育投资,也是最高贵的门槛。

爱上阅读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孩子最应该有的习惯。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