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导师梦的花絮
许多电影人的第一部电影都是从他们的真实生活中提取的宝贵经验,杰夫·丹尼尔斯也不例外。他继续说道:“影片中的许多主题都来自我自己的经历,比如父子关系、父母过于保护、酗酒等...我在《精神导师之梦》中展现的是新时代需要面对的心理问题和浪漫爱情,以讽刺的文笔。我把我生活中的几乎每一集都注入了故事中,尽管里面什么都没真的发生——这种修改和措辞听起来可能有些矛盾,但我相信,如果我看过这部电影,人们就会明白我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可能是我在这个行业知名度不高,所以剧本被忽略了一段时间,直到制片人凯文Kevin J)看到后,梅西克点头同意加入电影的制作,一切开始朝着一个几乎不可思议的方向转变。虽然有很多障碍和问题,但几乎是朝着我能想到的最理想的结果发展。以我多年在‘单口喜剧’领域的工作经验,我学会了一件事,就是永远不要用开玩笑的方式讲故事,而要用幽默作为辅助手段。我最喜欢的一类电影作品,关注的是一些很有幽默感但也有缺陷的人。他们无一例外都遭受着道德危机。希望这部电影能聚焦在同一个层面上。”
约翰·辛德曼还说,你可以在《精神导师之梦》的每个角色身上找到他的影子。辛德曼说:“你可以想象,影片中的每个角色说话的语气和方式都和我相似,因为我写了这个故事...劳伦·格拉汉姆扮演单身母亲伊莉莎白,这个角色的灵感来自我姐姐——当然,是她自己。至于艾伦,我从父亲身上提取了很多非常有特色的人物。他属于那种有着无与伦比的洞察力,能清楚地意识到每个人的困难,然后伸出援手的人,除了他自己。”为了创造真实可信的故事环境,杰夫·丹尼尔斯专门阅读了几部与精神病学有关的小说。在他看来,艾伦写的虚构小说《上帝和我》的灵感来源于一种融合了几代信徒的文化现象。丹尼尔斯说:“也许我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我从来没有能够像书中提到的那样触及我的内心灵魂...但我正在创作这个故事。我们所有人都会不断地对生活产生一些疑惑,最大的一个就是,我们如何理解一直沉默的‘造物主’?我之所以要拍《精神导师之梦》,是受到了一本叫做《奇迹中的一门课程》的书的启发,这本书里充满了所有令人惊讶的内容,而最大的讽刺自然是它的作者海伦·舒克曼,因为她其实是一个无神论者。其实艾伦这个角色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直在回避问题的本质:怎么会有人在写了一本神学相关的书之后,真的不再相信上帝的存在?以艾伦为例。像他这样脾气暴躁的人,怎么平息别人的混乱?这部电影深入探讨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矛盾。无论我们是谁,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都需要面对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