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擅长什么舞蹈?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区的民间舞蹈。蒙古族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和游牧生活密切相关。蒙古族先民的原始舞蹈形式,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雕刻的阴山岩画和乌兰察布岩画中,都有生动真实的表现。
2.秧歌(汉族)
秧歌是中国(主要是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不同地区的称谓和风格也不尽相同。在民间,秧歌有两种称谓:踩高跷的叫“高跷秧歌”,不踩高跷的叫“土秧歌”。
3.壮族舞蹈
壮族舞蹈起源于对狩猎的模仿,但往往与巫师酬神的活动密切相关。巫师们崇拜上帝时总是载歌载舞,享受上帝的赐福。最早的记载表明,花山壁画中的壮族舞蹈实为当时壮族先民对蛙神的颂歌。这种舞蹈的造型是两臂抬起,双肘张开,两腿成弓步蹲下。动作粗犷有力,赋有特色。它叫做青蛙舞。
4.新疆舞蹈(新疆著名民族)
新疆舞蹈的原始民族是维吾尔族,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巧,身体各个部位的运用细致入微,尤其是手腕和舞蹈的变化极其丰富。女性舞蹈优美舒展,男性舞蹈雄浑有力,具有浓郁的西方风格,可分为赛乃姆舞、萨玛舞、刀郎舞。
5.舞狮(汉族)
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在中国流行。历史悠久,汉代就有记载。一般两个人合演一只大狮子,一个人演武士拿着彩球逗逗。有两种表演:“石闻”和“舞狮”。更多的打击乐伴奏。经过加工改进,采用了许多高难度动作,成为舞蹈和杂技相结合的艺术舞蹈形式。
6.韩语(朝鲜语)
朝鲜民间舞蹈之一“弄乐舞”,俗称“弄乐舞”,是集音乐、舞蹈、歌唱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艺术。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深受韩国农民的喜爱,通常在农业劳动和喜庆节日中表演。中国朝鲜族农舞由吉林省文化厅申报,并于2009年9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藏族舞蹈(藏语)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称。藏族舞蹈文化历史悠久,与汉族舞蹈文化以及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青藏高原独特的藏族文化。比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是黑仔、锅庄和踢踏舞。
8.苗族舞蹈(苗族)
苗族舞蹈意味着苗族地区拥有并继承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苗族是一个歌舞丰富的民族,苗族的“鼓励”只有十种。并且其分支众多,分布广泛,形成了大量内容丰富的歌舞品种,反映了苗族“鼓舞”的悠久历史。
9.黑色走马(哈萨克语)
哈萨克族传统舞蹈的特点是模仿鸟兽的动作,夸张幽默,生动传神,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传统舞蹈有哈拉卓尔哈(又译“黑马走”)。
10,赛乃姆(维吾尔族)
原为维吾尔族古代舞曲的名称。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流行于新疆广大地区。形式自由,行动灵活。经常在节日或劳动后即兴表演歌舞。
11,钢管舞(壮族)
壮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西。舞者为偶数,用扁担互相敲击,奏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边唱边跳。行动往往表现为农业劳动。
12,芦笙舞(苗族)
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西南、中南苗族地区。以边演奏芦笙边跳舞为特点。往往伴随着业绩和竞争。
13,阿西条月(彝族)
彝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大多流行于云南彝族自称“阿西”、“撒尼”的人群中。青年男女的交际舞。男舞者一般是吹大三弦或者吹笛子与女舞者共舞。欢快的节奏。节日往往在月光下或火把周围跃入夜色,故名。
14,瑶族舞蹈(瑶族)
瑶族舞蹈大多与宗教祭祀有关,其中最著名的是长鼓舞和铜鼓舞。长鼓舞主要流行于潘瑶瑶族地区。1996年,广西金秀敖尧在日本演出,大受好评。
15,孔雀舞(戴)
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云南傣族地区。孔雀是傣族人民的吉祥象征。舞蹈多模仿孔雀形象,动作优美。有些被加工成专业演员的表演和舞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民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