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没有付诸实施的八大作战计划,如果实施,可能会改变世界。
法波军事合作协定1939年5月19日,也就是二战爆发的前几个月,法国总参谋长甘末林和波兰陆军部长克拉斯·普钦斯基签署了法波军事合作协定,明确规定一旦波兰被德国入侵,法国空军应立即起飞轰炸德国境内目标,法军在总动员令下达三天内对德国发动有限进攻。但是法国* * *从一开始就不想卷入战争,签订这个协议的目的是安抚波兰,威慑德国,没有实质性意义。德国进攻波兰后,法军虽然在法德边境集结了40个师,在西线对德军有压倒性优势,但大多躲在马奇诺防线后,无所作为。法国甚至要求英国空军不要轰炸德国境内的目标,以免遭到德国空军的报复。法国第二集团军群虽然一度越过法德边境,对德国齐格菲防线发起试探性进攻,但一听说波兰战败已定,德国正在西线调兵,就立即撤退,从而错失了一举击败希特勒的良机。讽刺的是,就在波兰沦陷几个月后,奸诈的法国人也尝到了亡国的滋味。德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后来回忆说:“我们一直担心法军会在波兰战役期间发起进攻,但结果令人吃惊,因为什么也没发生。如果法军进攻,他们将面对的是德军用纸做的军事屏障,而不是真正的防御工事。二战爆发后,欧洲永久中立国瑞士保持中立。但随着5月1940日德国大举入侵卢森堡、比利时、荷兰等中立国,瑞士有了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预感,于是紧急动员全国,连青少年、老人都组织起来攻击德国伞兵和第五纵队。法国战败投降后,瑞士完全被轴心国军队包围,形势更加岌岌可危。瑞士武装部队总司令吉桑将军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誓死抵抗外国侵略者。希特勒非常讨厌瑞士。他把瑞士视为“我们日耳曼民族的一个分支”,把瑞士称为“欧洲表面的一个疙瘩”。作为一个国家,它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占领法国后,下令制定入侵瑞士的计划,由C集团军群总司令勒布负责。勒布亲自勘察边境地形,研究阻力最小的进攻路线。今年9月,一份代号为“圣诞树”的作战计划摆在了希特勒的面前。根据这一计划,德国先派出步兵佯攻瑞士北部防线,以吸引瑞士军队的主力,然后出动装甲部队包抄瑞士军队,一举歼灭。总的来说,“圣诞树计划”是打败英法联军的“镰刀”行动的翻版。然而奇怪的是,希特勒最终并没有付诸实施,原因至今仍是个谜。或许是瑞士军队的强悍让他退缩,又或许是入侵英国的计划让他无暇顾及小瑞士。总之希特勒在那之后再也没有打过瑞士的主意。瑞士幸免于纳粹铁蹄的蹂躏。”海狮”计划1940年7月16日,由于丘吉尔多次拒绝希特勒的“和谈建议”,希特勒下令制定在英国登陆作战的“海狮”计划,并做好各种准备。经过陆军总司令部和海军总司令部的反复研究,最终在8月底确定了最终作战方案:伦德斯泰特的A集团军群担任主力,以其16集团军群为右翼,第9集团军群为左翼,在福克斯通和布莱顿之间的英国东南海岸登陆,建立滩头阵地;登陆一周后,我们向北推进到朴次茅斯和泰晤士河口,然后从西面进攻伦敦。另外,博克的B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群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由于船只、后勤、天气等诸多困难,希特勒将登陆日期往后推。然而,真正决定“海狮”项目命运的是英国战役中德国空军的失利。由于未能摧毁英国空军,夺取英国上空的制空权,英国空军为登陆击沉了多艘舰艇。17年9月,希特勒决定无限期推迟“海狮”计划,但为了保持对英国的军事压力,对外界保密。次年春天,天气逐渐好转,希特勒开始沿英吉利海峡集结大量船只。同时,他命令空军频繁轰炸英国城市,陆军反复演练两栖登陆作战。实际上,这是掩盖他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的一个骗局,他并不是真的想实施“海狮”计划。随着德国战略重心东移,深陷东线,“海狮”计划只能流产。苏德战争爆发前,斯大林在西部边境集结了数量惊人的军队,引发了战后关于这一部署是防御性还是进攻性的争论。但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学术界始终难以得出结论。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历史学家索科洛夫才在他的二战秘密档案中披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前,苏联总参谋部已经制定了代号为“雷雨”的先发制人计划,试图凭借其突然袭击和在飞机、坦克数量上的优势,迅速击败德国,称霸欧洲。而这个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后来著名的朱可夫元帅。根据5月1941日通过的最终作战计划,苏军的主攻方向是西南方向。西南军进攻克拉科夫和卡托维兹,切断德国与巴尔干盟国的联系,然后向波罗的海沿岸进发,包围驻扎在波兰的德军。西线军向谢德尔策、登布林方向进攻,牵制华沙附近德军,支援西南军围歼德军主力。另外对芬兰、东普鲁士、匈牙利、罗马尼亚实行机动防御,准备在形势有利时进军罗马尼亚。雷雨计划原定于6月12日实施,但因苏联西部铁路运输落后,未能如期集结所有参战部队,推迟至7月。没想到,正是这一拖延,使希特勒首先实施了“巴巴罗萨”计划。随着苏联军队在闪电战下的崩溃,“雷雨”计划不再有用。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日本召开了指挥会议,决定暂时不介入,而是秘密加强战备,以便在形势发展有利于德国时,可以对苏联开战,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1941 7月11日,日军大本营命令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举行特别大型演习,要求按照战时准备加强各部队的兵力、装备和后勤保障;根据对苏作战计划,所有部队都进行了训练、演习和战略发展。此外,日本大本营还制定了开战时间表:6月5438+00是否开战,8月29日开战,6月中旬10结束战争。日本为此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战时动员。根据关东军的“特殊”演习,关东军20多个师团被编成东、西、北三条战线,主攻方向在东部。东线军先攻占海参崴外围地区,再在海军舰队的配合下攻占海参崴,最后在北部攻占勃利及其以西地区;北方军渡过黑龙江,占领海兰坡,再沿铁路西进,占领加林达-斯科沃罗季诺铁路沿线地区;西线军队在海拉尔地区进行防御作战。此外,日军还计划在北萨哈林岛和堪察加半岛实施两栖登陆作战。正当关东军磨刀霍霍,准备在背后捅苏联一刀的时候,日本大本营在8月9日突然采取了“无论德苏战争如何演变,放弃昭和16解决北方问题的企图,集中力量南下”的方针。原来,日本在7月底决定实施南向战略,通过冻结日本资产和实施禁运,对美、英、荷等国发动战争。入侵苏联的计划彻底泡汤了。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节节胜利,不仅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还席卷了整个东南亚。被一时胜利冲昏头脑的日本大本营认为,占领东南亚后,美英援助中国的陆上通道全部被切断,经驼峰航线空运的战略物资极其有限。我们应该借此机会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迫使重庆市民投降,以实现他们吞并中国的野心。“五”行动计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按照这个计划,日本准备动员23万新兵入伍,从1943春开始进攻中国大后方。为此成立了以板元清次郎为司令的第五军,下辖3个军。行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五军主力沿渭河西进,攻占Xi安、宝鸡等地,一支部队渡过黄河,攻占延安及其附近油田;随后7军留守关中平原,华中的1军、28军、11军分别攻占四川外围的广元、大仙、万县。第二阶段:板垣征四郎统一指挥上述三军深入四川腹地,歼灭* * *军有生力量,占领成都、重庆等重要地区。1942年9月3日,日本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向天皇呈递了“5号战役”计划,随即获得批准。然而,就在日军密谋进攻中国大后方的时候,太平洋战场的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先是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一败涂地,随后日军在瓜岛战役中损失惨重,迫使日军大本营从中国战场抽调增援,从而无法进行“第五次行动”。65438+2月10,经天皇批准,日军大本营下令暂停“五大”行动。德国战败投降后,其东方盟友日本仍在反击。为了迫使日本投降,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25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了一个直接进攻日本的计划,代号为“暴雨”,麦克阿瑟负责整个行动。“暴雨”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代号“奥运”,计划于6月5438+065438+10月1实施。美国第六军以冲绳本岛为跳板,分三路登陆日本南部九州岛,夺取重要港口和机场,准备进攻本州岛;美国第五舰队负责指挥和支援部队登陆;第二阶段,代号“皇冠”,计划于次年3月1实施。美国第8军和10军分别在东京附近的相模湾和99里滨登陆,从欧洲调来的第1军作为预备队登陆,先当面歼灭敌人,然后攻占东京和整个关东平原。美军第3舰队负责指挥和支援部队登陆,预计6月165438+10月战争结束。此外,美国还希望苏联对日宣战,在中国战场牵制日本关东军,使其无法增援大陆。6月底,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实施“暴雨”计划第一阶段。然而,7月2日以惨烈胜利告终的冲绳战役,让美国人意识到,一旦在日本实施登陆作战,将付出654.38+0万人伤亡的代价。为了减少人员伤亡,震慑潜在敌人苏联,美国最终放弃了“暴雨”计划,使用新研制的原子弹袭击日本。“总大决战”计划进入1945后,战火逐渐蔓延到日本。虽然国内战争资源濒临枯竭,无力再战,但嚣张的日军军官依然决心拼死一战。据战后出版的《日本投降》一书记载,日本战争派还秘密制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总决战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日军从华南、华中撤退,摧毁江南精华。具体步骤如下:1。如果盟军在广州登陆,日军将首先摧毁广州,然后沿粤汉铁路退守衡阳;2.放弃江浙,摧毁京沪杭三角洲所有建筑,计划在上海、南京、杭州举行大规模会战,以待江南精锐区被摧毁后,再守徐州;3.放弃华中,彻底消灭武汉,退守郑州。第二阶段:日军保卫中国大陆和黄河以南赢得时间;第三阶段:最后决战,即消灭日本、满洲、朝鲜的全阶段。具体步骤是:1,全力防守东京,用自杀式战术抵抗盟军的推进。日本整个岛屿建筑将被彻底摧毁,直到东京沦陷,然后无条件向盟军投降;2.东京宣布投降后,东北三省和在朝鲜的100日军师团继续战斗,直至全军覆没,不准一兵一卒活命或投降;3.东北三省和朝鲜被盟军攻占后,日军将被彻底消灭,但日本仍不会因利用盟军内部的矛盾而灭亡,仍能保持决战的光荣传统。未来几十年或者几百年,日本依然可以独立于东亚。“总大决战”的计划没有考虑到两大因素:苏联对日宣战和美国原子弹研制成功。但随着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日本士气遭受重创,从根本上动摇了本土决战的决心。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