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负债3000亿,亏损6543.8+09亿的科技巨头突然倒下,又是一场风波。

一个

亏损19亿元,同比增加116%!

负债3000亿!

割尾求生一次次裁员!

这家看似岌岌可危的公司是谁?也许你不相信,但这就是戴尔,一家曾经盛极一时的老牌科技公司!!

最近,就在最近,戴尔发布了2019财年第四季度及年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第四季度净亏损2.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4.38+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54.38+065.438+06%。

更让人惊讶的是,戴尔还欠着3000多亿的债务!

没错,又一个科技巨头要倒下了!曾经的巨无霸戴尔已经处于自我毁灭的状态,随时可能从电脑市场消失。跌得那么快,快得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以至于所有人都被吓得直叹气!

马花藤说:“一个巨人如果不及时跟上形势,他可能会倒下。巨人倒下的时候,他的体温还是温的。”这就像是替戴尔说的!

这样血腥的悲剧难道不值得我们警惕吗?!

说起戴尔,国人并不陌生。

这曾经是一家很棒的公司。1984年,19岁的年轻人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创办了戴尔公司,开启了PC时代的创业深化。

在那个PC时代,戴尔是不折不扣的王者: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戴尔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电脑厂商,鼎盛时期的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让无数对手不敢仰视。

戴尔的崛起,来自于PC时代对直销模式的赋能。

当时戴尔公司之所以牛逼,主要是选择了直销给用户的直销模式:它砍掉了中间的经销商和零售商,节省了20%左右的成本。

这种直销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01到2005年,戴尔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公司。美国《商业周刊》曾将戴尔评为“100巨型企业”之首,这还是第一次!

直销模式让戴尔获得了成功。戴尔曾经说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直销,我们的管理风格是直销。”

戴尔的衰落来自于互联网时代直销模式的解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成就了戴尔的直销模式,这也迅速成为了戴尔失败的根源:很明显,大家都习惯了网购,和直销保持一致没有任何用处,你的产品也没有创新优势。.....

就连戴尔曾经引以为傲的个性化电脑定制也早已失去优势。随着电商平台的迅速崛起,各品牌厂商也获得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机会。他们很快就把定制搬到了电商平台,把戴尔踢走了!

2006年,戴尔电脑出货量大幅下滑,惠普坐上了全球第一,开始了一步步的下滑。

戴尔电脑从兴盛到衰落所经过的抛物线,和那句话一模一样:成功也是萧何,失败也是萧何。

的确,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今天成就了你的东西,明天就可能成为你进步的枷锁,甚至让你失去。

三点,天地同心,运英雄不是免费的!

戴尔并非没有意识到直销模式优势的消失。它也尝试过转型,但是这个曾经的巨头已经陷入了它的路径依赖!

戴尔成功的路径依赖是什么?

除了刚才说的直销模式,还有一种:电脑组装,也就是国内俗称的“省机”。不能说戴尔的“救机”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与戴尔相关的专利有550多项,但主要用于加强供应链管理,进而控制PC生产成本。

换句话说,戴尔是一家电脑“集成商”,其产品更新迭代主要依赖于供应链的更新迭代,而其自身的R&D微乎其微:戴尔的R&D投资每年只占销售额的不到2%。

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传统的戴尔,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像一只巨大而笨拙的恐龙,错过了产业转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音乐播放器和游戏的大潮,进退两难。

从目前来看,戴尔很难转型成为苹果那样的移动设备制造商,也很难转型成为谷歌那样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大概会延续进一步下跌的抛物线,最终雨会吹走!

写到这里,我不仅感叹: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和驾驭能力。曾经的科技巨头戴尔,没能把握住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战略方向。壮士断腕,及时转弓,真的很尴尬。

时代抛弃你,真的连再见都不会说。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无数的机会令人激动。伟大的品牌往往是在一瞬间建立起来的;这也是一个冒险的时代,未知的风险让所有人不寒而栗。

这些风暴的到来,正如彼得·伯恩斯坦在《风险》中所说:企业的繁荣或衰落,股市的繁荣或崩溃,战争和经济萧条,都在不停地进行,但它们似乎总是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时候到来。

在这样一个盛世繁华,死亡突如其来的江湖里,绝望的人可能活得不够,或者只有被迫害的偏执狂才能活下来。每个创业者都要时刻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肾上腺素喷涌;一定只有担心,只有担心,只有死亡感。

创业者明确自己的定位,突出一个最重要的职能:战略思维和控制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是的,在这个时代,企业越大,其企业领导人就越应该集中时间和精力分析各种敏感信号,洞察战略走向,规避陷阱,把握机遇,推动创新。

过去的一切都是序言。当中国制造业告别粗放式发展,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高端攀升时,中国企业进入了如履薄冰的阶梯式发展阶段。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战略思维和把握能力越来越重要。

企业发展的关键往往就几步。往前走一步是幸福,往后走一步是黄昏,关键是走对路还是走错路,这取决于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和把握。

中国企业家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