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婷婷工作
1.爱情让她变得坚强。
2007年7月,刚加入公司的郭婷婷接到了一项严峻的任务。一个被骗进小旅馆的女孩处于极度恐慌、不信任任何人、数次精神崩溃的危险状态。学院安排郭婷婷陪伴这个女孩。那时,郭婷婷只是一个二十多岁刚毕业的女孩,比这个女孩大不了多少。当她遇到这种事情时,她感到困惑、不安,甚至害怕和恐惧,更不用说有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然而,她没有退缩和逃避。她热爱学生和老师,这神圣的职业!于是,她主动把这个女孩带到自己的寝室,和她同吃同住,24小时守护在她身边,用她的细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和进入女孩的内心。女生在宿舍哭闹的时候,安慰鼓励她;女孩半夜被噩梦惊醒,抱着她直到天亮;姑娘走到哪里,总有人陪着;因为她是她的老师!
很多人告诉她,不需要付出那么多,只要看着这个小女孩,不要让她出事就好了。但是,郭婷婷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默默无私地奉献自己所有的爱。正是因为她的爱,感动了小女孩,让小女孩开始信任她,依赖她,敞开心扉,愿意和她说话,愿意听她说什么。同时,郭婷婷还积极与小女孩周围的同学谈心,做好周围同学的教育引导工作,尽量减少对她的伤害。渐渐地,她从恍惚、迷茫、无助中走了出来,整个人变得乐观起来。现在,这个女孩已经顺利毕业,并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但她一直与郭婷婷保持联系,她仍然习惯性地就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向郭婷婷征求意见。因为在她心目中,郭老师不仅是她的知心姐姐,更是她的人生导师。
2.爱给了他新的生命。
一个内向的湖北男孩在大学新生心理测试和辅导员的谈话中引起了郭婷婷的注意。经过多次交谈和接触,郭婷婷发现这个男孩自卑、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经学校心理中心老师咨询,初步判断他有焦虑抑郁倾向。于是郭婷婷带他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同时,她也一直在默默的观察他,积极的思考帮助他走出焦虑的方法。鉴于他性格内向,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郭婷婷多次谈话动员和鼓励他,最终使他愿意加入大学学生会锻炼身体。与此同时,郭婷婷积极做他宿舍同学的工作,让大家选举他为宿舍长,让他获得更多与人交流的机会。慢慢的,他不再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而是从一开始不愿意与人交流变成了主动帮助同学。他不仅被同学推选为计算机课代表,还带领同学一举拿下“最佳魅力宿舍”。同学在宿舍表演的《睡在我上铺的哥哥》这首歌让人久久难忘。
就在郭婷婷为男孩的变化欣喜若狂时,公安机关找到了她,并确认男孩就是因伤害大学室友而逃跑的网上通缉犯陈某。面对这一突发事件,郭婷婷和她的学生无法接受。他们不相信,这么一个乐于助人,老实巴交的小伙子,会是一个曾经造成重伤的通缉犯。他们为他求情,为他写感谢信。虽然她的教育和照顾不能免除他之前犯下的罪行,但是她的爱真的改变了他的人生。楚天都市报事后评论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陈某就读的武汉和哈尔滨两所大学,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存在明显差异...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这在陈某创造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
3、爱,让她摆脱束缚
她的爱就像阳光,只要绽放,就会让所有学生感到温暖。为了这段伟大的爱情,她不得不放弃婚假和蜜月旅行;放弃未到期的产假;放弃饥饿的幼子;我放弃了无数个和家人孩子团聚的日日夜夜。她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她坚持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参加“下乡”实践活动,利用休息日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她用魅力感染学生;用爱温暖学生;用行动引领学生。在学生面前,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思想政治辅导员这个岗位。司马光曾说“师者易遇,师者难遇”,郭婷婷就是她学生的“老师”。她用自己的真爱,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的人生变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