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有哪些成功的格格?

和硕公主是清太宗的十四个女儿,她的母亲是齐磊。她是康熙皇帝的姑姑。第一个名字叫和硕公主,也叫和硕公主,金格格公主。顺治十年1653岁,公主嫁给了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顺治十四年,被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定名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可春长公主。吴迎娶公主后,顺治十年(1654)封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太保太子。康熙七年(1668),金少府也是太子太傅。十四年,吴因其父吴三桂反叛清廷,与其子吴士林被清廷处死。武死后,康熙帝经常给公主写信安慰她,说她“被叛军累坏了”。康熙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享年63岁。

康熙帝养女:和硕柔嘉公主,12岁嫁给安俊郡王岳乐的二女儿耿菊忠。

古伦的容仙公主(1673-1728),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女儿,按顺序是第二个公主。康熙朝蓝绮儿的原型。相关小说:圣父之珠——古伦容仙公主。荣飞的母亲马嘉诗于康熙十二年五月六日出生于印石。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封和硕荣贤公主,六月嫁给漠南蒙古巴林博尔济吉特国的乌尔周,时年19岁。康熙四十八年(1709),授予古伦容仙公主;雍正于2006年4月21日逝世,享年56岁。乌尔周(17世纪-1721年),蒙古巴林人,厄齐尔次子,扎萨多罗郡王,居伦长公主之孙,皇太极曾孙。康熙三十年(1691)六月,迎娶康熙帝和容贤妃。康熙四十三年(1704)攻巴林扎萨多罗郡王,五十八年(1719)随康熙帝出征,六十年(1721)死于军中。

康熙皇帝的六个女儿,固伦恪靖公主,和女贵族郭罗罗氏(不是,而是的亲兄妹)。潮公主系列——(4)草原女人——固伦恪靖公主

康熙帝作为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二位皇帝,肩负着创业和坚守的双重任务,在怀柔蒙古自然不遗余力。康熙皇帝的九个女儿(成年人)中有七个嫁到了蒙古。他们是:古伦惜春公主、古伦荣贤公主、和硕端敬公主、固伦恪靖公主、固伦纯悫公主、和硕柯文公主和和硕敦克公主。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康熙皇帝的第六个女儿固伦恪靖公主。皇帝的六个女儿(1679-1735):康熙十八年(1679),未生于五月二十七日,其母为贵人郭罗洛氏,与十九子云()同母。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一月被封,硕公主嫁敦多布道尔吉。雍正元年(1724)二月授予固伦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病逝,享年56岁。附录:Dundo Boudol,Borzigit。Kalkadoro国王的长子Galedan Dolzi。康熙三十一年(1692)扎萨多罗郡王被袭,康熙三十九年(1700)和硕亲王被晋攻。四十一年(1702)降郡王,雍正元年(1723)复为太子。乾隆八年(1743),四月卒。应该说,在康熙皇帝嫁到蒙古的女儿中,荆轲公主的婚姻意义是最重大的。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荆轲公主是喀尔喀蒙古(外蒙古)附属后第一个结婚的公主。当然,这篇文章之所以称荆轲公主为“草原女人”,自然是因为她的特点。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往往是非常地下的。即使是金贵的公主也只是男性政治社会的附属品。然而,荆轲公主是不同的。她嫁给蒙古不仅仅是用自己的身体和一生的幸福作为两个民族的纽带,也是真正在蒙古行使皇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要了解荆轲公主在历史上的地位,首先要了解她所嫁部落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荆轲公主的丈夫名叫敦多·布多尔吉,是喀尔喀蒙古吐谢吐汗族的第三代吐谢吐汗。我们知道当时的蒙古分为三部分:沙漠南、沙漠北、沙漠西。漠南蒙古就是我们所说的内蒙,也是最早与清政府建立密切关系的部分。莫西蒙古是额鲁特蒙古,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嘎尔丹蒙古;另一个漠北蒙古就是今天的外蒙古,也是荆轲公主下嫁的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原是蒙古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由土舍图汗、扎萨克图汗、车臣汗和赛诺彦组成。他们的部落首领也保留了“可汗之王”的称号。康熙二十六年,由于喀尔丹的入侵,吐蕃吐蕃率先全部归附清朝,后来,其他喀尔喀人也相继归附。整个外蒙古也被置于清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同时也拉开了清朝与外蒙古联姻的序幕。荆轲公主嫁给敦多·布道尔吉后,本应回到外蒙古库伦(今蒙古* * *和中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皇宫。但由于噶尔丹参军的实力,漠北的烽火海并没有完全熄灭,康熙皇帝不放心,就把公主让给了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老城)居住。根据公主的官方记录,公主已经搬了三次家。第一次是在清水河县。清水河县位于呼和浩特以南100公里处。那时,荆轲公主的宅邸在县城的花园巷。公元1697年,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后,漠北的硝烟还未散尽。程桂花也处于战争的最前线。为了保证公主的绝对安全,康熙帝让她暂时留在清水河,因为这里离山西八旗驻军很近。第二次是在桂花城西的扎达河上。战争结束后,荆轲公主搬到了归化城西的扎达河边。传说荆轲公主从清水河来到桂花城后,立刻就被这里的自然风光迷住了:峰峦叠翠的大青山像一面长长的玉屏矗立在北方。大黑河、小黑河、哈拉沁河、乌苏图河,像银条一样,穿梭在良田里。程桂花有1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是北方重要的商埠。因此,公主不想去。康熙皇帝决定公主府选址在札达河东岸,距离桂花城北门2.5公里。这座公主府现在还在呼和浩特,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公主府,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年过去了。在内蒙古草原上,公主府作为呼和浩特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历史载体之一,已经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和纽带。熟悉荆轲公主的人都知道,荆轲公主有个头衔,叫“海贝公主”。其实“海波”是满语,翻译成中文就是“参谋”、“议事”。那时,荆轲公主有权抛弃南方和北方。她的政府是桂花城的一个独立王国。不仅不归归化将军和总督衙门管辖,将军和总督还得跟她打招呼。而且她还有参政的权利和皇帝监督国家的义务。事实上,清朝去蒙古的公主们,大多在某种程度上都有“海蚌”之力。比如前面提到的荣贤公主,因为乌尔周常年依附于战场,所以巴林的政务基本都是荣贤公主在管。包括后来修建的惠福寺和康熙的著名宫殿。然而,这种参与政治仍然具有家务的性质,但荆轲公主摆脱了家务的范围,真正参与了政治决策。那时候荆轲公主的权利有多大?据《喀尔喀三旗大法规介绍》,这部法律是孟忠根批准制定的。Jünggin是中文“仲宫”的音译,指的是康熙帝的第六个女儿、硕克静公主——吐谢吐汗公主。她是清朝第二个吐蕃吐蕃和硕敦多·布道尔吉的妻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她在吐谢吐汗多尔衮额尔德尼海时,在公主的允许下,制定了喀尔喀三旗大典。虽然这个法律的制定肯定是经过康熙皇帝批准的,但是公主的地位也是可以看出来的。荆轲公主不仅参与政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做得很好。据说荆轲公主非常同情普通百姓。《妃官志》说她“勤俭柔顺,不待皇族之骄,而善伦理。”她暂住的清水河曾有一块功德碑,称赞她“自垦荒以来,众农人争奇斗艳,惟不胜数”,“真公主感德”。这里指的是公主暂居清水河期间,开垦了四万多亩土地用于耕种,吸引了大量杀虎口外的汉人前来耕种,年年丰收。为此,康熙曾亲笔题写两块匾额,告诫女儿。公主府的大厅里挂着“小扇”和“静逸堂”的牌匾。呵呵,康莱的康熙皇帝还是不能允许女儿超越自己的身份,这也是封建大男子主义的象征。但靖公主出嫁后,廓尔喀诸部并未复兴内江,齐新齐心协力将矛头指向分离主义者噶尔丹。喀尔喀三部(雍正时分为赛音诺彦部,合称四部)均属,构成了清朝的统一版图,促进了蒙古各部与内地的文化经济交流与发展;晋商大显身手,创建了北国贸易黄金网。难怪芙芝公主对荆轲公主评价很高:“公主依附外蒙古二百多年了。”看来小姑娘不只是浪得虚名,而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抱负。尽管在政治上很成功,荆轲公主真的快乐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我们在上一篇文章里说过,荣贤公主是康熙最宠爱的女儿。荆轲公主呢?荆轲公主的母亲是康熙时的贵族郭洛施。从她的地位和生育能力来看,她并不是一个受宠的妃子。但她的妹妹郭洛施,才是康熙面前得福的合适公主。费祎一个人生了三个儿子,却没有女儿,女儿关系浅薄的康熙皇帝很想爱她。因此,费祎也很重视这个侄女。也许是月经的光,或者也许年轻的荆轲公主真的能吸引她父亲的注意。十三岁时,因“治国之内,荣辱与共”,被封为和硕公主。后来康熙四十五年(婚后九年),以“温良恭俭让”为题,封他为和硕荆轲公主。后来,荆轲公主在呼和浩特东郊占用了两万多公顷的水田,在武川建了一个马场。康熙还下令:“大黑河水优先供公主牧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康熙眼里,荆轲公主虽然没有荣贤公主那么喜欢他,但也是公主中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