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时,一位少将说:国外有人在捣鬼。邓小平怎么回答呢?
根据当时的会议纪要,双方的陈述报告都非常精彩,尤其是中国的陈述报告,有理有据,引起了很多与会委员的一片唱衰。事实上,在前三轮投票中,中国一马当先,很快就进入了决赛。
但谁也没想到,第四轮投票的时候,我们输给了澳大利亚。
据当时与会者回忆,中国代表团成员百感交集,不能一直保持微笑,因为怕中国人民认为我们赢了,但又不能失了风度,丢了中国的脸。
当时,波多黎各专员对中国代表何说:“你的话打动了我的心。我知道当你昨天微笑着祝贺悉尼的时候,你的心在哭泣。”
对于这一幕,很多现代人可能觉得不太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后来申办2008年奥运会,也是干得轰轰烈烈,载入史册。如果说1993年第一次申奥的惨痛经历,也许只有老一辈人会记得。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93年9月,第27届奥运会申办在即。面对这一盛况,无数国家都在积极争取。
根据当时的情况,申办奥运会的热门国家有两个:中国和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就不用说了,是发达国家,有英美支持。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早在1956年就举办过一次奥运会,所以有丰富的举办经验和良好的举办设施。
但相比较而言,中国一点也不差。
1993年,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当年世界排名10。而且中国的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基建热”的迹象已经初具规模。反正从实力上来说,中国一点也不逊色于澳大利亚。
此外,就中国而言,我们有两个优势。一是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成员支持中国北京,二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密切。总之,大多数非洲国家都非常愿意支持中国举办奥运会。
不客气的说,我们手里握着大量第三世界国家的选票,从之前的估计来看,理论上的胜算会更大。事实上,当时的中国代表确实信心满满。
早在1990年,邓小平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我觉得这些项目都很好,和举办一届奥运会差不多。你敢申办一届奥运会吗?”
此后,中国一直在努力准备,包括成功举办北京亚运会和北京奥申委挂牌。
对于中国来说,申办奥运会是中国向外界展示文明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对外开放,让中华文明重新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之后,我们坚信我们能成功。那么投票真的会如预期的那样吗?答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当时,在介绍报告时,澳大利亚代表从一开始就有偏见。他们没有像往常一样介绍澳大利亚申奥代表团的成员,而是突然播放了一段关于悉尼风景的短片。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风景优美,尤其是悉尼,将现代文明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所以当悉尼的美景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各国代表就已经对悉尼有了好感。
然后澳大利亚用了一个战术。它没有说它为举办奥运会做了哪些准备,但指出它举办过奥运会,这是他们连续第三次申请举办奥运会。
字里行间透露出澳大利亚在举办奥运会方面的成熟,以此来凸显自己的优势。毕竟这是中国的首次尝试。
平心而论,澳大利亚代表的发言和声音确实给北京申奥带来了很大压力,也击中了要害。
但是,如上所述,中国代表有第三世界的支持,这是关键。而且自从邓小平提出申奥计划后,中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前几届亚运会也表现很好。
所以澳大利亚的言论不一定能确定成功,接下来还要看第四轮投票的结果。
其实在前三轮投票中,我们一直是有优势的。比如第三轮投票,北京占了40票,悉尼只有37票。可惜曼彻斯特还有11票,这些代表可能会投给澳大利亚。
面对这一幕,中国代表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生死就在这一刻。
然而,澳大利亚代表似乎稳操胜券,这很令人担忧。但是没有时间去想它。第四轮投票开始,结果却令人失望。北京以43票对45票输给悉尼。
得到这个结果后,中国代表犹如晴天霹雳。当时,何先生特别难受,不得不独自离开会场。那天下着大雨,中国人民的沮丧在这一刻无以言表。
三年来,无数人放弃了假期。为了这一天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眼看胜利指日可待,却突然输了。......
何梁震先生不能接受,所有的人也不能接受。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明明有一定优势,却在第四轮输了?
按照当时举办奥运会的条件,申办国必须保证国家政治稳定,是体育大国,具备举办奥运会的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当然,你还需要有举办奥运会的经验。
以上五个条件中,除了我们有举办奥运会的经验,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没有输给澳大利亚,甚至超过对方。
比如,当时中国抗苏抗美,政治自主性世界一流,综合国防实力世界排名前六。经济方面,我们也有第十的排名,比澳洲好。所以从工装的数据来看,中国不输给澳大利亚。
而且举办奥运会不仅需要国力,还需要各国的投票。但是,如上所述,中国得到了非洲国家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自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活动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交往极为密切。
再加上拉美国家的大力支持,在票数上应该不会输给对方。
但是,大多数国家的人都忘记了一个背景,那就是当年的冷战格局。中国虽然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保留着自己的思想传统,所以排斥甚至敌视中国参与世界活动。
正如当时一些西方学者所说:中国申奥是一个政治事件,而不是国家竞赛。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开始聚焦人权、动物保护、环境,各种抹黑中国的报道层出不穷。
美国的麻烦不仅在于鼓动西方国家全力支持澳大利亚,还在于直接施加政治压力。比如当时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指责中国是没有人权的国家,要用一切政治手段反对中国举办奥运会。
再比如,在参议院60名议员上书国会反对北京申奥后,美国后来又制造了银河号事件等20多起限制中国的严重事件。
这样的举动让中国的秘传球队在国际上一度陷入困境。美国人就是这样靠舆论战,让少数西方国家和一些中立国家对中国不那么看好。在这样的舆论影响下,他们逐渐倾向于选择自称“文明”的澳大利亚。
当然,虽然美国和西方国家战况激烈,但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90年代的中国确实不虚此行。虽然中国强调和平,但我们仍然坚持独立。
所以我们都用大国的事实和态度反驳对方西方人指责的人权和环境问题。至于其他严重的政治事件,我们采取“和平第一,但绝不屈服”的态度来解决。
所以在投票的时候,熟悉中国的非洲国家还是会支持我们的。中国负责任的态度也让拉美国家非常信任我们。从理论上讲,我们和西方国家的比赛实际上是平局。
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庞大的西方集团,还有直接对手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作为当时举办过一次奥运会的国家,不仅有这种独特的经历,而且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所以在背后势力的支持下,他也在想各种招数阻止北京申奥。从开场的风光片,再到暗示中国是新手,他们其实玩了很多花样。
但是,和中美之间的博弈是一样的;在之前的比赛中,澳大利亚并没有获得真正的优势。
不过,那时候也不吉利。一个是我们因为偶然因素失去了选票,另一个是澳大利亚直接采用的非正式方式成功了。
先说偶然因素。如果你看看一开始投票的代表,你会发现有两个国家缺席,即埃及和保加利亚。
埃及的代表从一开始就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埃及的投票已成定局。但遗憾的是,埃及代表年老体衰,结果投票前因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中国因此少了一票。
至于保加利亚,这个国家的态度并不明朗,但它的一票可以决定中国的命运。然而,保加利亚爆发内乱,因此该国代表未能投票。
就因为这两次意外,中国落后澳大利亚两票,不得不说澳大利亚的运气还是挺好的。
当然,除了偶然因素,还有澳洲人的手段。
当澳大利亚在票数上落后于中国的时候,澳大利亚居然找到了两个非洲国家的代表。一方面,它请他们吃饭,给他们好处。另一方面也给了他们每人3.5万美元的体育补贴。
可气的是,这两位代表原本选择投票给中国,但面对澳大利亚的非常规手段,他们选择了澳大利亚。
就这样,四张票莫名其妙地飞了出去,尤其是其中至少有三张原本是属于中国的。这是一场恰当的胜利,但输得如此痛苦,让人感到悲伤。
当时,就连澳大利亚专员戈斯帕也在投票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可能有些同事在给悉尼投票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北京。”
申奥代表团回来不久,少将军衔、国家体育总局第一局长吴绍祖参加了一次国庆庆典,邓小平一见到他,就问起前几天北京申奥失败的具体事宜。
吴少祖向邓小平简要介绍了蒙特卡洛的最终投票情况,有些气愤地说:“有人在国外耍花招。”听完这话,邓小平沉默了一会儿。......
其实这个原因也是他意料之中的。当时,邓小平得知申奥失败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有人在捣鬼。
但别人是别人,事情没做好。也要从自己身上找一些原因,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让别人没有借口。这是关键。因此,针对这次选举失败,邓小平的回复并不是一味地感受西方的困难,而是总结了自己的问题。
当时,邓小平说:“西方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这个道理要管很多年。不要轻易相信承诺。没拿到就别信。”后来用很亲切很平静的语气对他说:“申办失败没关系,我们会总结经验的。”
邓小平的话不仅批评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还从他自身的因素中寻找原因。今后他还会继续争取条件,申奥。不得不说,这充分体现了一代伟人的远见卓识。
其实当时中国申办奥运会不仅困难,还有一些不成熟的东西,特别是申办奥运会的技术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和国际接轨,比亚运会更加严格,我们还需要继续磨练。
另外,按照当时的奥运传统,每个城市申办奥运会很难一次成功,大部分都要经历四五次。虽然当时我们已经很优秀了,但是北京还是很难一次成功。
然而,中国有愚人移山的传统,所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难而退。
果然,中国在知耻而后勇之后,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开放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建设能力。
到1998的时候,中国经济已经超过1万亿,改革开放风生水起。中国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了美国谣言的虚伪。
所以,那一年,我们又申请了奥运会。这一次,其他国家已经承认了中国,他们热烈欢迎中国申办奥运会。同时,这一次,申办团队更有底气,即使某些国家再想刁难,也无济于事。
2001正式投票时,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人员纷纷前来祝贺。“北京这次会好的。别忘了请我们吃饭。”没有为第一次申办的北京票投票的奥委会成员也说:“很抱歉最后一次申请,但今天我认为你有条件。”
让申奥成员兴奋的是,中国代表联系了国际奥委会的50名成员。以前大家还在讨论中国有没有能力举办奥运会,现在大家都给北京出谋划策举办奥运会。
前后对比简直不一样,北京申奥势不可挡。
果然,最终投票结果出来了,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资格。与会者热烈庆祝,中国人民听到消息后热泪盈眶。这一次,我们终于洗去了耻辱。
回顾过去的历史,我们有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荣誉,也有第一次申奥过程中的屈辱。前后对比简直像是上辈子的事。
我们不必为之前的失败感到羞愧,更不用说应该为我们2008年的成功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前后的区别,不是因为西方代表态度的改变,而是因为我们变强了。
当时我们的实力并不是真的强大,所以西方可以发动20多次重大政治事件来刁难我们,也可以让舆论攻击我们没有人权,破坏环境。
现在,我们有了影响世界的经济实力和第一工厂的基础,西方国家必须接受我们。
此外,上世纪90年代正值冷战结束,当时世界以对抗为主,经济交流为辅。
因此,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申奥是一个政治事件。但是现在经济全球化是主流,和平贸易是大家的诉求。因此,在中国举办奥运会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进步和光明未来的到来。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我们为北京奥运会和人类的美好发展感到骄傲。
但同时也要警醒,所有的美好都在于我们的发展,在于我们自己的强大,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总之,从根本上说,体育与国运息息相关。国运昌盛,体育才会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