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在走向专业化、多元化、细分化,稳步向5万亿的目标迈进。

8月8日是中国第14个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已经达到37.2%,比2014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达到国家体质测试标准的人数比例为90.4%,总体通过率比2014高0.8个百分点。

作为中国体育产业的中流砥柱,截止2021年末,中国体育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已达42家,涵盖运动装备、运动服装、赛事运营等领域。与此同时,还有包括Keep、三百硕、康力源等一批相关公司正在向资本市场冲刺。从近年来体育上市公司的轨迹和品类扩张来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在走向专业化、多元化、细分化,并在不断发展壮大。

朝着5万亿元目标稳步前进

今年是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以下简称计划)发布后的第二年。我国体育基础设施、体育消费水平和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971万个,面积34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分别增长12%和2019。同时,国家体育总局和财政部每年拨款9.3亿元,补贴1000多个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人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更加方便。

体育消费方面,去年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增长43.7%,体育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服务型体育消费比重上升至46.3%;体育消费格局日趋均衡,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体育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催生了互联网加体育+旅游等业态。

规划的目标是,到2025年,各类体育运动参与人数持续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从37.2%提高到38.5%,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与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约2.74万亿元的整体规模相比,有超过70%的增长空间。

体育总局今年7月发布的《关于体育助力稳定经济、促进消费激活的工作方案》提出,为增加体育赛事供给,加快投资建设,促进体育消费,有关主管部门要优化体育器材采购流程,降低体育企业贷款成本。

上市融资有望迎来小高潮

据上海证券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家体育产业相关公司开启上市进程,分别是Keep,一家计划港股上市的体育科技公司;拟冲刺科技创新板,主营业务涵盖运动康复训练器材浩博医疗;康比特,计划在北交所上市,专注于运动营养食品的研发和制造;以及同样计划登陆北交所,从事体育用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康莱股份。

此外,算上今年7月成功过会深交所主板IPO的蹦床行业隐形冠军三百硕,以及将于8月11过会的健身器材供应商康力源,体育行业有望迎来一波上市高潮。

从上述企业披露的招股书来看,我国体育产业正在多元化发展。以从事蹦床研发的三百硕为例,公司表示,在体育健身市场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市场对体育健身器材的需求增加,公司急需通过募集资金增加新生产线来提高产能。

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健身社区,Keep在提交给港交所的招股书中表示,中国健身集团的规模和年度支出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2021年,我国健身人口为3亿,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4.2亿。同时,2021年中国健身人群平均支出为每人2596元,增长潜力巨大。

上市公司为未来而奋斗。

据统计,a股和港股市场共有42家体育相关上市公司,涵盖体育器材、运动服装、健身房、赛事运营、场馆运营等多个领域。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体育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20994亿元(港股按2021和31 2月汇率折算),与2020年相比,

记者注意到,虽然近两年体育行业面临一些挑战,但从业者以此为契机修炼内功,为行业恢复后的快速发展阶段积蓄足够的力量。

以舒华体育为例,公司今年一季度发布的2030年战略规划提出,2030年力争实现100亿元的销售目标,相当于在2021营收的基础上增长5.4倍,年复合增长率22.9%。舒华体育董事长兼总裁张卫健表示,未来将把四大战略(精品、强品牌、深渠道、高效率)作为工作推进方向,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战略。

体育产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安踏体育也发布了安踏2021主品牌战略目标。未来五年,安踏计划实现18%至25%的复合增长率,线上业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到2025年占比达到40%。品类方面,安踏计划到2025年将跑鞋年销量从2000万双提升至4000万双;篮球鞋年销售目标从600万双提高到12万双;女性品类规模接近200亿。

根据特步国际公布的第五个五年计划(2021 2025),到2025年,特步主品牌预计收入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3%。新品牌预计营收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公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特步国际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35%,增长势头良好。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新闻,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