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静到胡静,为什么女明星最后总是出现在蔡明?
事实上,不仅是田静、胡静,还有孙菲菲、阿达、肖强等。,拥有越来越多类似蔡明的面孔,“蔡明脸”成为很多女明星的“颜值终端”。然而,为什么他们都越来越像蔡明呢?
迈克尔·杰克逊在专访中谈到好莱坞明星时说,“如果好莱坞所有的人都去度假了,那么好莱坞肯定会变成一座空城!”可见,整容和医美已经不是娱乐圈的秘密,但是很多明星都不愿意公开谈论。
其实你可以知道,年龄、美貌、身材是娱乐圈,尤其是女星参加比赛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显得年轻漂亮,对于女明星来说似乎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所以在时间的打磨下,女明星自然成为医美群体的消费主力。
那么,长得像蔡明老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观察蔡明的脸,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张非常标准的V字脸,宽大的欧式双眼皮,立体的直鼻梁。大眼睛结合饱满的risorius带来青春。此外,还有甜美可人的笑唇……”
相信你从各种美图中不难发现,这是当今审美的主流标准,而这种外貌所代表的“脸好看”的形式,几乎是目前的标准模板。
如果就目前而言,一代整容鼻祖迈克尔杰克逊的鼻子塌了,那么“蔡明脸”所体现的另一层医疗美,即审美单一性,无疑从各种相似的面孔中暴露出来。
打开一些app,无论是网络名人的直播秀、社交分享还是专业的医美频道,各种分享“美容秘籍”的图片、文字、视频都会接踵而至。在这些漂亮造型的推广中,表面看起来各有千秋,百花齐放,但实际上几乎都是大眼睛锥子脸走向了同一个目标。可见在颜值这个行当里,是如何的美好?其实消费者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但是,审美本身是没有客观标准的。审美的本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中认识和判断世界存在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古希腊画像所表达的人们对身体的崇拜,古埃及强大的人兽雕像所展现的世俗力量,还是唐代仕女图中大量丰满女性所代表的浓郁气息,不同文明都有自己的审美方式。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矮的还是高的,都是不同环境下的人类欣赏世界的方式。
所以,对人和事物的审美,除了客观的以外,还应该因不同个体的主观因素而异。但显然,目前女演员都在努力成为“蔡明的老师或者蔡明的老师”,这恰恰从侧面说明了大众中主观审美的丧失,以至于单一审美成为了一种潮流,并且通过女演员的面孔体现出来。
其实在影视行业的八九十年代初,我们也有一个审美多元化的时代。尖脸、方脸、圆脸、鹅蛋脸、胖瘦女明星单双眼皮都是主流审美。林青霞,米歇尔·莫尼克·赖斯,吴倩莲,邱淑贞...各种美女都能成为顶级明星。
在国外,虽然不同肤色有差异,但好莱坞也有很多黑皮肤的巨星。其他方面,也有不少大咖女明星依然领先中老年人。
其实每个人外貌的不同,只是自我的一种反映,是每个人独特存在的一种证明。虽然在现实环境中,接触之初第一印象和外貌优势能带来光环效应,但当光环褪去,也可能造成较大落差。而且,单一的外表虽然有不丑的安全边际,但也失去了个人风格的真正优势,有时候也无法帮助自己脱颖而出。
对于大众来说,如果渴望某种“少女美”,势必容易忽略岁月和阅历带来的带着智慧的成熟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在《谈美》中说:“意象是人的趣味的反映。事物意义的深度与人性密切相关。深的人看事情深,浅的人看事情浅。”
换句话说,审美必须先判断,然后才是美。只要我们意识到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形成一定的审美观。我们所知道的精神、志向、行动,都与我们整天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而那个难忘的港星云集的时代,正是一代人从封闭走向世界的过程。
如今,随着新消费主义的兴起,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改造”外表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的环境中。通过生物技术和医美手段让自己变得更年轻更美丽,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如果审美与人性有关,那么对生活本身更真诚的思考和表达,会让我们对美有更多的视角。
当女演员在群体中不再像蔡明那样,这无疑是她们更强大、更自信的表现。而当各种风格的美好形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并经过提炼,一定会成为人类更有价值的体验。